10月23日,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出炉。复旦上医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
部分获奖者及项目简介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舒易来
舒易来,男,1980年8月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遗传性耳聋诊治中心主任,入选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卫健委“杰青”、曙光学者等。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尤其擅长耳科疾病诊治,从事耳聋基因治疗和临床转化研究。研发出耳聋基因治疗药物,并主导全球首个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纠正了聋哑患儿听力、言语和声源定位能力,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和自然医学等杂志,获得柳叶刀同期述评,入选封面导读,被国际同行评论为耳聋治疗提供了范式转变,并为治疗其他形式的听力损失带来希望,奠定了我国在耳聋基因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并发现耳聋基因致病新机制;研发耳聋基因治疗新策略;创新性开发精准的内耳递送体系,打通了耳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全链条通路,建立了产学研医新模式。
一等奖
胰腺肿瘤外科关键技术和干预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第一完成人:虞先濬
项目团队在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项目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聚焦胰腺肿瘤外科关键技术和干预策略,创新胰肠吻合术,减少术后胰瘘发生率,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发明7种专用手术器械,提高深部清扫效率,预判淋巴结转移状态,规范清扫数量和范围,引导精准清扫;创建三联血清标签,甄别胰腺癌手术不获益亚群,指导个体化手术策略制定;运用超声内镜弹性应变率比值判断胰腺癌间质比例,实施个体化化疗方案选择;基于胰腺癌代谢、免疫微环境特征和治疗后变化,提出个体化免疫治疗联用方案,大幅提高胰腺癌手术安全性、根治性和有效性,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项目团队在手术中应用相关创新成果
经导管主、肺动脉瓣置换技术的创新和体系的建立
第一完成人:周达新
2016年6月 南美医生团队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学习周达新教授经导管肺动脉瓣Veuns-P植技术
项目获得2023年度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研发了适合应用于高钙化病变及二叶式主动脉瓣病变特点的国内首个上市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器械Venus A,解决了国外的瓣膜对不能很好适用这类患者的问题;先后制定了5个TAVR 中国技术规范,建立了针对我国患者特点的综合技术体系;针对右心室流出道(RVOT)扩大重建术后RVOT复杂的解剖结构,研发了世界首个自膨胀介入性肺动脉瓣膜Venus-P。该项目开拓了我国心脏瓣膜治疗的新技术领域,产品及技术推广至欧美、亚洲等43个国家,已在全国500家中心应用19200例,在解决临床和社会健康重要需求的同时创造重大经济效益。
项目研发的国内首个上市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瓣膜Venus A.CR2
科普动漫《宫颈癌和它的宿敌》的创作及传播
第一完成人:华克勤
《宫颈癌和它的宿敌》动漫封面
项目聚焦宫颈癌防治,以5集科普动漫《宫颈癌和它的宿敌》为主体,衍生打造了一批标志性科普作品,创新探索健康科普传播路径。
作品基于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构建防治知识体系。运用“视觉多模态”理论,跳出图文深耕动漫,创新科普形态。脚本创作借鉴前沿传播理论,增强科普效果。采用台网联动,匹配目标人群、科普内容和渠道形成精准传播策略。同时开发多种科普衍生产品,举办千场科普互动活动,产生破圈效应。
该动漫经主流和社交媒体联动播出后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网络播放量达2536.4万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4.6亿次,居微博热搜第四。并在此基础上连续衍生创作科普微电影、短视频及图文等,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构建了完整的宫颈癌科普信息生态,形成了及时、突出、多样化的社会价值。
华克勤教授参加上海电视台《名医话养生》节目谈宫颈癌防治
一起来看获奖名单吧!
科技创新,勇攀高峰
祝贺所有获奖老师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