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日前揭晓,经过院系推荐、形式审查以及专家评审等环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人类健康和疾病蛋白质组图谱”等4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青蒿素类衍生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等5项成果获得提名。
2024年度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奖名单
(按照所属领域排序)
1.人类健康和疾病蛋白质组图谱
郁金泰 程炜 邓悦婷 尤佳 冯建峰 毛颖
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绘制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蛋白质组图谱,为183种疾病构建了精度良好的预测诊断模型,并发现了26个潜在治疗新靶点。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能够深化我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研究团队绘制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蛋白质组图谱,为183种疾病构建了极具潜力的预测诊断模型,并发现了26个潜在治疗新靶点,为精准医学奠定了基础,并建立了可开放访问的蛋白质组-表型组资源数据库,网站上线一个月访问量近3万。论文已于2024年11月22日在Cell杂志发表。
2.抗原提呈和肿瘤免疫治疗
樊嘉 高强 马家强 吴英成 杨旭鹏 张天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发现并解析了新的抗原提呈细胞亚群,突破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对B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传统认知,为提高免疫治疗的精准性与疗效提供了革命性思路。研究团队发现并深入解析了包括DUSP4+ B细胞和HLA-DR+CD74+中性粒细胞在内的新型抗原提呈细胞亚群,并提出通过改造抗原提呈中性粒细胞促进“热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新策略。该研究瞄准了肿瘤免疫治疗中个体差异和疗效有限的痛点,为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和技术方向。成果于2024年发表在Cell和Science,同时获Science、Nature Reviews、Cell等50余家媒体和权威期刊的关注。
3.全球季节性流感的传播“密码”
余宏杰 陈志元
公共卫生学院
揭示全球大流行事件如何重塑全球季节性流感的传播,为未来季节性流感的精准防控奠定基础。研究团队识别了大流行事件中季节性流感的全球流行特征和传播关键区域,首次定量阐明了大流行后流感传播模式的稳健恢复,为季节性流感防控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关键证据。相关成果于2024年发表在Science,同期配发专家述评。
4.基于多基因模型优化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
邵志敏 王中华 贺敏 江一舟 龚悦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首次前瞻性验证三阴性乳腺癌多基因模型指导精准化疗和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三阴性乳腺癌异质性极高,但目前缺乏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特异模型来指导更精准的治疗策略。研究团队通过开展一项名为“BCTOP-T-A01”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研究团队前期构建的多基因模型可以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多基因模型指导的“蒽环紫杉”序贯“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精准化疗方案能显著提升高危患者生存率超过10%,且该方案安全性可控,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该成果于2024年发表在The BMJ杂志上,并发表同期编者述评。
2024年度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提名名单
(按照所属领域排序)
1.青蒿素类衍生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汤其群 刘洋 蒋晶晶 杜韶乐
基础医学院/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提出了青蒿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新策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复杂的生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是女性不排卵性不孕的主要诱因,临床治疗缺乏特效药。研究团队揭示了青蒿素在治疗PCOS中的创新性作用,发现青蒿素通过靶向线粒体蛋白酶LONP1抑制卵巢雄激素合成。临床实验证实青蒿素能够同时改善PCOS的三大核心症状,与现有药物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研究成果于2024年发表在Science 期刊,获Science及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等期刊亮点推荐。本研究为PCOS的临床治疗开辟了全新方向,有望突破临床缺乏特效药的瓶颈。
2.养殖哺乳动物病毒组全景解码
粟硕 何纳
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多学科交叉研究绘制多维度动物病毒组精细图谱,助力新发传染病精准防控。研究团队对缺乏系统监测的多种哺乳动物进行了宏病毒组研究,从空间聚类,动物类群、种群、组织等多维度揭示了潜在“风险”病毒的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结果为构建多维度新发传染预测预报新体系奠定重要数据基础。成果发表于Nature,并被亮点报道。
3. 听觉里程碑式进展:基因疗法恢复先天性聋儿听力
舒易来 李华伟 王武庆 陈兵 王大奇 程晓婷 汤洪海 陈玉鑫 吕俊 王会 崔冲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国家卫健委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研究院
国际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恢复聋哑患者听力和言语,为耳聋治疗提供范式转变。先天性耳聋患者高达2600万,临床尚无治疗药物。研究团队研发出OTOF耳聋基因治疗药物,主导全球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恢复了聋哑患者的听力和言语;还开发出长期恢复遗传性耳聋模型听力的基因编辑治疗新策略,为更多先天性疾病基因治疗提供借鉴。标志着我国在听觉治疗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发表于The Lancet、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且被Lancet选为封面,国际同行评价“开启了耳聋基因治疗新时代”。
4. 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双极化机制
王磊 桑庆 武田宇
生物医学研究院
揭示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双极化的独特生理病理机制。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双极化的机制一直未知,该研究发现并首次命名了人卵纺锤体“小极”,揭示人卵纺锤体双极化的独特生理病理机制。为人卵纺锤体组装过程提供了全新认识,并为临床生殖障碍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该成果于2024年8月发表在Science杂志。
5. 经皮颈动脉穿刺逆流脑保护血运重建系统(PCAR)诊疗颈动脉疾病
余波 汤敬东 邓颖 姜帅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血管介入外科/上海市血管病变调控与重塑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
颠覆性颅内外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变革,可实现“斑块清除、全腔内修复、全过程脑保护”的创新理念。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清除斑块、恢复血流已成为关键挑战。本团队自主研发了经皮颈动脉穿刺逆流脑保护血运重建系统,于2024年1月实现了1050万的转化签约。进一步完成了22例单中心临床试验,成功应用了PCAR系统,验证了其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全球首例PCAR临床病例报道也发表于JACC子刊。PCAR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其“三全”的治疗特点,即“全清除斑块、全腔内微创、全程脑保护”。基于该成果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稳步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