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

上医人上医情丨叶之美: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疏影摄影:来源: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4-21

编者按:薪火相传,赓续初心,自1927年创建以来,上医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岗位,一代代上医校友都始终牢记“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为母校争光添彩,不辱使命。

“复旦上医”特推出一批优秀校友故事,希望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能令后来者有所启发和感悟。

今天刊发的是1952级校友,曾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叶之美的故事。1958年,她主动请缨,随上医西迁,助力创建重医及其附属医院。本文讲述她在工作岗位上如何践行上医精神,默默奉献、守护人民健康的工作点滴。


  1958年,秋天。一艘轮船溯江而上,一位女孩凭栏久久凝望着江面。秋风吹拂着她柔软的发丝,她在心里跟自己说:“重庆,我来了!我要倍加努力,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那个女孩,就是重庆妇产科专家、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创始人之一的叶之美教授。


仁术

  1955年,为改变西部地区卫生事业落后状况,国务院决定将上海第一医学院(以下简称上医)部分西迁,抽调400余名骨干医生支援重庆,建立重庆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1957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室,老师在动员同学们支援重庆:毕业后先在上医担任1-2年住院医生,再去重庆。一位样貌娟秀的女孩用沉静的声音第一个回答:“我报名!”

  当我坐在德高望重的妇产科专家叶之美教授对面,微笑着探寻:“您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留在上海,您成绩那么拔尖,为什么选择了重庆呢?”叶之美教授很淡静地回答:“我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一直教育孩子们要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重庆急需妇产科医生,到远方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医学抱负。”

  1958年的重医附一院所在地袁家岗,除了医院一栋五层楼建筑,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农田和水塘,医院仅用夹竹桃和一条浅沟隔为院墙。

  同年秋天,时任上医妇产科医院副院长的司徒亮教授,率队奔赴重庆创建重医附一院妇产科。毕婵琴、凌萝达教授、主治医生卞度宏、吴味辛、刘伯宁戴钟英夫妇,还有叶之美等六位骨干医生相继到达重庆。只为响应国家号召、只为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他们辞别父母亲人,携家带口,背井离乡,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山城重庆。面对设备简陋落后、工资降级(地区差别)、生活艰苦甚至水土不服,司徒主任带领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硬生生地为重庆撑起了重医附一院妇产科这片蔚蓝的天空。

  三年自然灾害,营养不良和饥饿导致妇女患闭经、子宫脱垂的人数急剧增加。司徒主任派叶之美参加重医涪陵地区巡回医疗队。叶之美明白这是信任也是锻炼更是挑战。

  涪陵地区医院妇科病房早已人满为患,医院还借用了学校两间教室,集中安置了几十个罹患子宫脱垂的病人。叶之美放下背包,立即对重度脱垂患者在局麻下行曼氏手术治疗,对中轻度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回缩子宫。但是,由于乡村医生采用土办法应急,误伤到患者阴道和膀胱,造成尿瘘。叶之美没有治疗尿瘘的经验,打电话请教司徒老师。很快,司徒主任来到涪陵亲自主刀,为膀胱阴道瘘患者做了第一例修补手术。随后,叶之美主刀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独当一面完成了多例尿瘘治疗手术。大家啧啧称赞:“勒个女娃子心肠好,本事大,不简单哟。”


  在重医,叶之美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作为司徒老师的得意门生,第一次教学查房、第一次主刀子宫切除大手术,第一次主刀膀胱尿瘘修补手术,第一次编写教材,第一次上讲台,都是司徒主任和毕婵琴副主任手把手带出来的。 

  重庆地域广大人口密集,医疗基础很薄弱,非常需要专业水平高的妇产科医生。

  1964年,叶之美在江北县两路镇巡回医疗时,外面抬来了一位大出血的难产妇女,胎儿的一支手已掉出来了,旁边还有一圈脐带。叶之美发现胎儿已经死亡。为挽救产妇生命,她决定马上行胎儿断头术取出胎儿。但是年轻的叶之美只在书本上学过,从没见过更没有实践经验。她试着用左手牵拉住胎儿的小手,右手将一根线锯绕过胎儿颈部,断开胎头,将胎儿身体牵拉了出来,但那个圆滚滚的胎头怎么也出不来。“这是经产妇,骨盆狭窄的可能性很小,会不会是子宫颈口还没有开全呢?”想到这里,叶之美请麻醉师停止麻醉,试着用右手勾住胎儿下颌骨轻轻向下牵引以刺激宫缩,终于将胎头娩出。在场所有人都为叶之美鼓起掌来。家属得知后流着泪千恩万谢。

  在叶之美的认知里,临床医学是基础,只有勤动手,不断积累经验,让学科理论和临床实践反复融合,不断去探索和提高,这才是一个好医生的必经之路。

  在司徒主任精心培养教导下,叶之美和同事们的医学造旨得到很大提升,陆续救治了大量病人,完成了多例疑难手术。口口相传,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团队的医术、医德享誉山城,“海派医术”的美誉在重庆和西南地区老百姓中不胫而走,被誉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好的妇产科之一。


仁心

  叶之美出生于教育世家,父亲燕京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从中学教师到师范学院院长再到江西赣县教育局局长。而母亲一直在中学任英语教师。

  1935年出生的叶之美,12岁便离家到南昌葆灵教会女中读中学,1952年以优异成绩考进上医,1957年毕业分配至上医附属妇产科医院任住院医生。

  优秀青年医生陈复仁心里藏着一位温婉娟秀的女孩子,她就是叶之美。1955年,陈复仁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任上医外科医生。1958年西迁重医附一院外科,四年后跟随上医神经外科创立者朱祯卿教授,创建了重医附一院脑外科;1983年调至重医附属二院创建神经外科,并担任第一任主任,是重庆神经外科领域医学专家。陈复仁忠厚淳朴、刻苦踏实求上进。他爱慕她的秀外慧中,她敬佩他的卓越才华。1962年,两位德才兼备的青年医生喜结良缘。

  同年,中国迎来了生育高峰。司徒主任决定增设一个总住院医生职务。这个重任落在了叶之美肩上。其时,叶之美恰巧怀孕了。严重的孕吐造成身体诸多不适,但叶之美仍然坚守岗位恪守职责。七个月身孕的时候,叶之美还挺着大肚子站在手术台上主刀,旁边的医生听到她粗重的喘息声,都很担心:“身体怎么样,要不要换其他医生啊?”叶之美总是回答:“我行!”忙完白天晚上继续查看住院和进修医生写的病历、和上级医生的查房记录,经常忙到晚上十点钟左右才能休息。叶之美的总住院医生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得到大家称赞,医院领导也很满意。

  1963年,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作为脑外科骨干医生,陈复仁的工作也异常繁忙紧张,除了主刀大量手术,还经常参加重庆各区县突发交通事故脑外伤的抢救,及伤情鉴定工作。他们还有轮流下基地医院教学和巡回医疗任务,每次一去就是至少半年,有时候甚至碰巧两个人的基地教学时间发生重叠。为了工作,他们不得不狠下心把儿子送到福建福州由爷爷奶奶照顾

  1969年,叶之美带领重医培养的30位解放军学员赶赴合川医院。带教第一天,妇产科主任说,有一位已经做了4次清宫手术的流产病人仍然流血不止。叶之美觉得有异,立即为患者检查,发现出血点是其阴道前壁中段一个直径约4cm的紫黑色肿瘤。当地医生没有经验,没有转动窥阴器察看阴道前后壁。结合病史,叶之美怀疑患者是绒癌阴道转移。病人的儿子从山东部队赶回来,叶之美向他介绍了病情。看到蹲在地上的年轻战士哭得跟个孩子一样,同情、怜惜、悲伤,同是为人之子为人之母的叶之美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医学再发达一些呢,如果我们的医生能及早发现、确诊、介入治疗呢?叶之美的心被揪得生痛,泪水不听话地直淌了下来。

大医至诚,叶之美有一颗异常柔软的医者之心。这也是一代又一代重医附一院妇产科人传、帮、带的精髓。

日积跬步,以求千里。

多年以后,历任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副主任的叶之美教授依然以身作则勤勉努力。坐门诊、手把手带年轻医生接生、上手术台、上讲台、发表论文、编教材、搞科研一样都没拉下,其参编的《实用妇产科学》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而在学科管理、制度建设、医学实践、教学科研、培养年轻人等等方面都秉承司徒老师的医学理念,不遗余力传、帮、带,带着浓厚的“司徒特征”。每每站在讲台上,叶之美教授都谆谆教导学生:“千百年来,城市,特别是农村有无数产妇、婴儿死于难产。站在手术台上,我们就是穿着白大褂的铠甲战士!我们的医疗技术精湛很重要,我们的教学、医疗、科研齐头并进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对待病人的仁慈、温暖和贴心尤为重要。治病也是治心嘛。”这就是叶之美的医生哲学。


仁爱

  重医附一院妇产科诊室门外,时常有一个小女孩坐在那里,12点过了,13点过了,直到所有的病人都离开了,小女孩才走进诊室:“奶奶,饿惨了哈,饭又热了好多次了。”

  1998年,63岁的叶之美教授光荣退休了。随即又被返聘回医院。叶之美教授的门诊依然门庭若市,挂号、抢号、加号,一加再加,对于被请来照顾叶之美教授生活起居的小女孩来说,13点过了才下班早就是常事了。


  2015年,80高寿的叶之美教授以为可以真正从重医“退休”安安心心在家养老了。但是,优秀的妇产科专家仍然被很多医疗单位争先恐后邀请,被无数病人牵挂。她热爱妇产科医学,她也舍不得离开,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她躬耕了大半辈子的领域。年复一年,如今90高寿的叶之美教授仍然站在妇产科救治第一线,每周一次的门诊病人依然熙来攘往。

  医者如光,微以致远。

  在重医《西迁口述实录》中,组织上评价叶之美教授:“大学毕业时,成绩优秀的她可以选择留在上海,但她的志愿是重庆。从此,她在这里扎根了一辈子!看到病人被误诊的时候,她伤心流泪;疑难病例的处理,她冷静而专业;带低年资医生,她说要向司徒亮老师学习,教会她们、信任她们,让她们尽快成长……”

  历史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重医附一院妇产科的先躯者以天使般的心,和坚韧的毅力开创了这块处女地,带动了重医乃至整个重庆妇产科医学的发展。薪火相传,如今的重医附一院妇产科荣誉等身,已发展成为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名扬全国的优秀团队。

  历史是一首深情的歌。

  叶之美教授一生扎根于临床救治一线。她精湛的医术、悲悯的同理心、博大的家国情怀,解除了无数妇女的病痛,挽救了无数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产妇和围产儿,为她们和她们的家人带去了欢乐和幸福。按照她的说法,这是我们妇产科的“司徒特征”。桃李满天下的叶之美教授在领导、同仁和患者心里,无疑是女神一样的存在!

  跟叶之美教授近距离接触,所有人都会被她的巾帼豪气,和从容、睿智、温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回望1958年秋天,那个轮船上的女孩,回望上医那一群怀揣理想西迁重庆的同仁,回望永远留在重庆星空里一颗颗闪亮的星辰:司徒亮、毕婵琴、凌萝达、卞度宏、吴味辛、刘伯宁等等,还有94岁高寿离开的亲爱的老伴陈复仁……叶之美教授泪光闪闪。

  溯江而上,躬耕杏林济苍生。叶之美教授对父母、对师长、对上医、对重医、对医学初心、对受她恩泽的万千患者、对故土,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来源:原创纪实散文《一片冰心在玉壶——记重庆妇产科专家叶之美教授》(作者:疏影)

部分素材由复旦大学档案馆、重庆医科大学档案馆提供



参考文献:

1. 重庆医科大学“西迁”口述实录《弦歌西进——妇产科创始人叶之美教授篇》;

2. 重医附属第一医院庆祝60华诞编著《溯江而上 一路高歌》 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3. 重庆医科大学《豪放与婉约的变奏》——司徒亮教授创建重医附一院妇产科纪实,原载《溯江而上 一路高歌》 ;

4. 重庆医科大学“重医春秋专栏”《躬耕杏林酬医志 厚德仁术济苍生——记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司徒亮教授》;

5. 重庆医科大学《“朱脑壳”的神奇传说——神经外科专家朱祯卿重医创业纪实》原载《溯江而上 一路高歌》;

6. 重庆卫生健康公众号《重医附一院产科:六十载不忘初心 新时代砥砺前行》。

制图:实习编辑:邓云斌责任编辑:王晓夏 张欣驰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