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自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组织开展了“一地一品”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案例征集活动。
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以及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共推荐申报案例713个。经多轮推选评审,最终遴选出典型案例43个、优秀案例96个,复旦上医三个项目入选。
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感动华山”:讲好华山故事,讲好健康中国故事》获评典型案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品管圈(QCC)在党建引领提升超大型公立医院医患和谐度中的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党建+文化”打造红房子妇幼大师文化品牌》两个案例,分别获评优秀案例。
“感动华山”:讲好华山故事,讲好健康中国故事
华山医院立足百年红十字文化根基,自2014年创新打造“感动华山”思政品牌,通过挖掘-呈现-传播三位一体模式,将医者仁心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文化实践,赋能健康中国叙事。
医院党委牵头成立“华山故事库”,联合复旦大学历史系、档案馆专家系统梳理百年史料,从院士口述史、科室发展文献到患者锦旗、表扬信,构建覆盖医院历史与实时发展的双维度资源库。在挖掘过程中,充分发挥支部力量,走访院士、终身教授等前辈,记录个人奋斗史与学科发展脉络;同时鼓励全体员工及患者家属提供日常感动线索,形成“人人都是故事发现者”的活态文化生态,为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
十年间,“感动华山”以主题化、艺术化的形式推出四期品牌活动,分别以“天使礼赞”“大爱无疆”“战疫先锋”“医者仁心”为主题,每期活动突破传统报告式思政教育,借助话剧、微电影、情景剧等艺术载体,将抽象精神转化为具象叙事,实现“精神可视化”,传播医院文化,传递行业温度,展现医者情怀。在此期间,医院打造示范党课、老专家口述史视频、《师说•华山》访谈等IP,开设公众人文专栏,发起健康对话,联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动医院故事从“内部传递”走向“社会共情”。
“感动华山”以故事为桥,连接历史与现实、医者与民众、医院与国家,不仅是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更成为传递“健康中国”温度的生动载体——在挖掘平凡微光中彰显医学的崇高,在跨界共鸣中重塑公众对医者的理解。
品管圈(QCC)在党建引领提升超大型公立医院医患和谐度中的应用
中山医院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多维管理工具应用示范医院”,自2012年起便将品管圈纳入医院管理方法,独创品管圈“1234模式”。截至目前,已创立近1800个圈,参与人次达21000人次,质量管理科研成果持续涌现。
2024年3月至8月,在党建引领下,中山医院党委办公室运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成立“引领圈”,致力于提升超大型公立医院医患和谐度,成效显著。该圈由党委书记顾建英、副院长钱菊英及党委办公室主任朱卫担任辅导员,圈长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媛婷,12名圈员来自党办、医务处、科研处、保卫处4个部门,凝聚多方力量共促发展。
中山医院以“一核、四驱、两翼”构建党业融合体系,即以党建为核心,通过文化、人才、创新、服务四驱驱动,结合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党业双融双促。医院打造党建文化“十个一”载体,涵盖党建论坛、大师剧、医学人文长廊、公益慈善墙等,以文化凝聚向心力;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医师-科学家”双轨制,设人才引育计划,2023 年推荐 63 人次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以人才强院聚战斗力。同时,创新推出跨界MDT 思政模式,发布“中山科创十条”,十年间授权专利1600 余项、转化 370 余项,连续 3 年居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前三;聚焦服务,通过党建联建义诊、“心・肝宝贝” 公益项目、优化就医体验等,连续多年列上海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榜首,同步提升员工关怀,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党建+文化”打造红房子妇幼大师文化品牌
妇产科医院以“党建+文化”为核心,打造红房子妇幼大师文化品牌,通过系统化建设让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
在文化建设上,医院从精神内核到创新载体层层递进:以新时期红房子精神大讨论凝练“五为” 精神,让妇幼大师文化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共识;以院庆为契机,编撰《红房子130 年》《红房子记忆》,系统呈现85位先贤事迹及20余个亚专科发展历程,同时设立王淑贞纪念碑与“红房子杏林德育基地”,使文化培育从个案到系统;传播层面创新载体,2018 年起连续7年推出7部自编自演大师剧,从诙谐喜剧《生命奇遇记》到大师剧《高秀惠》《郑怀美》,再到改革开放主题剧《生门》,历史人物剧《王淑贞》,实现文化从文字到舞台的跨越,同时结合“史料中的红房子” 特别展等形式,让大师精神持续焕发生机。
依托141载深厚的文化积淀,红房子妇幼品牌不断迭代,构建起精神、公益、科普、服务四维一体的文化体系:104场主题传播活动筑牢精神根基,137人次参与国内外医疗援建传递公益温度,82个医护自媒体联动形成科普矩阵扩大社会影响,每年开展的“改善服务举措” 活动持续优化就医体验,多维发力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在文化引领下,妇产科医院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医院产科所有亚专科均入选国家级建设单位;近五年,医院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等重点专项项目7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重点项目5项,市级及以上科研奖项20 项。医院曾连续3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连续11届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