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

山海同心医缘情丨华山医院宋捷:“只要一直去做,改变就会发生”

作者:李蔚怡 孙芯芸 等摄影:来源:医学教工部、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24

编者按

服务国家发展,践行医者使命,一批批复旦上医人前赴后继,前往西藏、新疆、青海、云南等偏远地区进行医疗援助。面对高原缺氧、极端气候以及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他们始终坚守在诊疗一线。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无数援建医务工作者中最普通却也最珍贵的故事。复旦上医将持续推出医疗援建工作者专访,带领大家走进这群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感受“为人群服务 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


本期人物

宋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作为2022年中组部“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员,于2022年3月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对口支援


“平凡英雄”跨越山海,上医力量薪火传递

2022年3月,作为中组部“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一员,宋捷远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以下简称“中医院”),开启了他的援疆之旅。彼时,以该院成功救治断臂男孩为原型的电影《平凡英雄》正在热映,片中惊心动魄的断肢再植场景令人动容。而在银幕外,断肢再植的生命接力在新疆大地真实上演,宋捷与其他援建干部人才一同续写着另一场关乎技术扎根与人才培养的“平凡英雄”故事。

在宋捷接诊的众多患者中,12岁的维吾尔族少女小巴(化名)的经历尤为触动人心。在一次机器爆炸事故中,剧烈的冲击导致小巴右侧头部和颈部过度牵拉,造成了严重的上肢臂丛神经损伤,右手功能丧失。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巴的家人得知中医院来了上海的手外科专家,便带着孩子跨越千里,从家乡和田地区赶到乌鲁木齐求医。在长达四个多月的治疗周期里,宋捷为小巴做了两次复杂的神经修复手术,并全程系统指导术后康复训练。“当时手术很成功,患者手臂的功能也恢复得很好。”宋捷欣慰地回忆道,“这个案例不仅给了我们整个团队极大的信心,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通过技术赋能,我们完全有能力为当地复杂神经损伤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宋捷为维族女孩小巴开展臂丛修复手术

“医院的断肢再植技术已经很成熟,硬件设备也相当先进。”宋捷在采访中回忆初到时的观察,“但是在骨显微外科修复重建领域,特别是术后神经功能的精细修复方面,存在明显的技术空白。”先进器械甚至蒙着一层薄灰,当地医护人员面对复杂神经损伤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这一发现为他的援疆工作锚定了方向:倾囊相授华山医院在断肢再植及周围神经损伤诊治领域的医疗技术。

宋捷深知,“组团式”援疆绝非短期输血,核心在于构建“造血”的长效机制。他将焦点锁定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在繁忙临床工作间隙为当地医护人员开设了“移动课堂”。从解读国际最新文献进展到手把手指导临床操作;从剖析复杂病例到传授科研课题的设计与撰写方法,宋捷毫无保留。他尤为注重为有潜力的医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根据每个人的兴趣方向和专业基础,一对一地帮助他们确立研究方向,点燃科研热情。“只有他们自己真正想学、想钻研,技术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不断精进。”

辛勤耕耘终获硕果。在宋捷的带领下,中医院原本3人的骨显微修复重建小组迅速壮大,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更具规模的科室——骨五科。他带领团队开展周围神经卡压松解、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高难度臂丛神经损伤等新技术加持的手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为边疆患者带来希望。

宋捷在中医院骨三科进行业务学习讲课

在宋捷的推动下,“临床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即便在他结束援疆任务后,这份科研火种依然熊熊燃烧。离开新疆一年后,骨五科传来捷报:成功申请到4项科研项目,包括1项重点课题、1项人才计划及多个专项研究。这对于一个此前从未独立申报过科研项目的年轻科室而言,是“零的突破”与“质的飞跃”。


苦乐交织,一步一得乾坤草木怀于心

援疆之路并非坦途。初抵这片辽阔而陌生的土地,文化差异与多元风俗习惯是宋捷必须跨越的第一道坎。“要把初衷、工作计划、协调机制解释清楚,这需要学习。”他坦言,新疆多民族聚居,风俗各异,“真诚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聊个天、吃顿饭,真心相待,他们就会把你当作铁哥们,难题自然迎刃而解。”宋捷正是以这样的赤诚之心融入当地,与医患建立了超越地域民族的深厚情谊。

更大的挑战来自医疗现实。当地检查手段有限,资源也显匮乏。“只能更多依赖扎实的体格检查来诊断疾病。”宋捷直言,这迫使他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精进临床技能,以应对疑难病例。

尽管挑战重重,宋捷却在这片土地上寻得了心灵的平静与力量。“援疆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在意志与体力的极限时调整状态。”他感慨道,“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让我得以沉静下来审视自我,梳理生活的轻重缓急。或许,沉淀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这份“走出去”的经历,让他“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置身祖国边疆,方知天地辽阔、个体渺小,也真切理解了远方人群的具体需要——我和同仁的努力,能实实在在地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这份信念驱动他将目光投向更远。在南疆义诊时,宋捷心痛地发现,因产前筛查普及率低,当地存在不少未被及时干预的先天性手部畸形患儿。“看着孩子们本该灵巧的小手存在缺陷,心里很不是滋味。”在社区干部协调、患儿家长积极配合以及爱心企业、商会慷慨资助下,宋捷与中医院团队成功为许多患儿实施免费矫形手术。这不仅显著提升了地方医院的手术量和诊疗水平,更推动建立与多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的联动机制,完善先天畸形筛查网络,畅通疑难病例转诊渠道。“从‘好’做到了‘更好’,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看到自己的牵线搭桥惠及更多人群,宋捷倍感欣慰。


宋捷下乡义诊


岁月芳华,长续接力映后学之托

“援疆援边非一时之功,硬件水平或许两三年就能追平,但设备使用者的水平,没个二、三十年难以真正赶上,需要接力。”回首援疆路,宋捷深知边疆医疗水平的提升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希望未来援疆同仁发挥所长,与当地人民和谐共处,舞台必定广阔,发展只会越来越好。”他始终坚信:“只要一直去做,改变就会发生。”

宋捷深情寄语母校复旦上医的学子:“祖国广袤土地上,医疗需求多样且迫切。希望复旦上医学生心怀祖国,抱负远大,扎实学好本领,把好技术、好理念,带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制图:受访者提供实习编辑:朱奕桦责任编辑:孙芯芸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