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致敬先贤大师,传承上医精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医拥有16位一级教授、22位二级教授、23位三级教授和5位四级教授。上医先贤们严谨治学,以身示范,对上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上医人传承医学之精神、医家之责任。
张沅昌(1913-1980),我国当代杰出的神经病学家,我国神经病学和神经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九三学社社员,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神经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华山医院神经科主任、神经病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并担任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团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总编辑、《医学百科全书神经病学分册》主编、《上海医学》编委。
学成归国,开拓中国神经病学专科
张沅昌,191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南市区,高中毕业后即以医学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1939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后,留校任中国红十字会总院(现华山医院)医师。早在1941年,他就发表过我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首例报告和最早介绍精神分裂症胰岛素治疗等论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考取了公费留学,于1947年赴伦敦大学 Queen Square 神经病院和Maudsley精神病院深造,师从著名的神经病理学家 J.G.Greenfield 和 W.Blackwood 教授。
张沅昌是我国最早创建神经病学专科的先驱者之一。新中国诞生不久,张沅昌毅然归国,于1950年7月回到上海,他就任上海医学院附属红十字会总院(今华山医院)神经精神科主任,兼顾红十字会总院、中山医院两个创业伊始的神经科。他每周穿梭于两院之间,积极开拓临床、教学和科研业务,培养专业人才。他将红十字会总院分散在内科各病室的神经科病人调整集中,建成有近20张病床的独立的神经科病房,同时在中山医院建立了有12张床位的神经科病房。
作为我国神经病学主要奠基者之一,张沅昌教授一直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以勇于开拓和善于协作的精神,积极倡导开展脑瘤诊治等神经外科工作。在沈克非、史玉泉和荣独山等教授的支持和协作下,1951年,中山医院就成功地开展了当时还无人问津的脑血管造影、开颅手术等,为上海医学院创建神经外科做了重要贡献。在张沅昌教授的组织推动下,一些相关的神经学科如神经病理、神经放射、临床电生理等也逐步发展起来。195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再次调整院系,恢复内科学院为综合性医院(时称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设在附属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由张沅昌任主任、史玉泉任副主任,协同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为在华山医院成立神经病学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奠定了基础。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张沅昌教授随身常带一个小笔记本,凡遇诊断未明或有教益的病例,就及时记录下来,随访观察,直到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明确。他缜密的临床思维和博学的知识常令同行钦佩不已,曾有一名长期使用激素的肝功能不全病人短期内先后出现左右侧肢体的瘫痪,最终死亡,在没有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年代,张沅昌仅根据临床资料就正确诊断出是毛霉菌感染性血管炎,与尸检结果一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张沅昌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不断总结,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他询问病史耐心,查房细致,往往会注意到其他人忽略的病史和体征。他认真细致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
张沅昌教授一生勤奋学习、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亲自指导训练本科医师、进修医生和研究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神经病学工作者,不少成为神经病学的学科带头人或负责医师。在科内,他主张百花齐放,不拘一格用人才,重视梯队建设,培养了一批国内有名的神经病学专家,为华山医院神经科成为医院品牌科室和国内神经病学领域一面旗帜奠定了人才基础。
张沅昌教授治学严谨,勤于著述,撰写过许多著作和论文,特别对脑寄生虫病、肝豆状核变性、脑炎、脑瘤、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等疾病的病理都有着精湛的研究,尤其对脑血吸虫病的病理和虫卵栓塞发病机制有独到的见解,为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1959年,在他组织推动下,翻译出版了英国 Brain(布雷恩) 著《神经系统疾病》,1963年翻译出版了美国 Cowell(考维尔) 著《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在他主编下出版了第一本高等医药院校统一教科书——《神经病学》,此后还主编了《脑血管疾病》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神经病学》分卷等重要的神经病学专著。发表过《中枢神经系统肺吸虫病76例的分析与体会》《脑型血吸虫病》《颅内脑膜瘤、颅内赘瘤266例临床分析》《10年来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的病因与病程》《大脑中动脉闭塞与颈内动脉闭塞》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张沅昌教授等主编的《脑血管疾病》
张沅昌教授人格高尚,对医学执着追求,一直为国内神经病学的发展鞠躬尽瘁。他从医数十年来坚持每周三次查房和床旁指导,对病人的病情细心分析,对下级医生谆谆教诲。张沅昌教授是一位真正值得大家思念的师者和楷模,后辈始终谨记张教授“精勤不倦,博学济世”的教诲,躬身践行砥砺前行。
征集启示
为更全面地展示上医大师的事迹和精神,致敬前辈先贤,传承上医精神。“复旦上医”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众广泛征集三级教授、四级教授的人物档案资料,征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人物传记材料、会议活动材料、学术性材料、社会评价性材料、声像材料等。
如您有相关材料,电子版可发送至fdsydx@163.com 。如不方便发送电子版本,可通过微信后台或邮箱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
本征集长期有效。
附上医三级教授、四级教授名录:
三级教授(23人):
陈又新、李月云、张沅昌、吴珏、何章岑、朱益栋、左景鉴、司徒亮、顾庆祺、陶寿淇、徐苏恩、郑思競、胡哲揆、施嘉钟、林春业、陈化东、戴自英、潘继盛、翟光耀、熊汝成、崔祥瑸、顾绥岳、顾学箕
四级教授(5人):
石美鑫、吴学愚、陈家䮽、郑伟如、夏镇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