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从黄浦江畔到天山脚下,校地携手续写同心曲

作者:章佩林、方东妮、王双艺摄影:来源:校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8-24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811-15日,复旦大学代表团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开展系列考察调研,慰问援疆干部、援疆医疗队等。复旦与新疆双向奔赴,共谱校地发展新篇章,续写援疆建设同心曲。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校地合作

8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的共同见证下,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与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许征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秉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务实合作、依法依规、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科技、教育、人才、文化、医疗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第一个复旦”建设,助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艾尔肯·吐尼亚孜代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裘新一行表示欢迎,向复旦大学长期以来给予新疆的关心与全面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锚定新疆“五大战略定位”,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今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他表示复旦大学代表团的考察交流意义非凡。希望复旦大学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在人才培养、科技发展、医疗服务等方面深化与新疆的交流合作。希望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聚焦新疆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实现双向发展。

裘新代表复旦大学党委感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对复旦大学的支持和厚爱。他表示,复旦大学正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将结合新疆所需和复旦所能,持续在教育、医疗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同时,复旦正携手克拉玛依市打造“古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传播项目,在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上做文章。未来,复旦将一如既往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提升合作能级,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复旦智慧。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中国科学院院士、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院长刘明,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艾竹,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等参加会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小忠主持签约仪式。

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擘画双方未来合作

11日当天,裘新一行还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何忠友就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何忠友对裘新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复旦多年来在教育、医疗、科技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兵团的支持,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兵团的发展情况。当前,兵团正奋力推进新时代兵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发展取得新成效。希望复旦大学继续发挥学科资源优势,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兵团发展,积极对接兵团所需,拓展合作领域,务实推动双方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裘新表示,复旦大学地处上海,融入上海,积极参与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医疗、科研等综合优势,选派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组团式”援建。当前,学校正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将竭尽所能与兵团一起,进一步做深做广传统领域合作,开拓推进新兴领域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复旦力量。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薛斌,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张传辉,兵团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安,许征、陈志敏、朱同玉、张人禾、刘明、艾竹、陈焱等参加会见。

在克拉玛依市,裘新一行走访新疆第二医学院慰问挂职干部夏春梅,考察调研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出席克拉玛依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中心科技考古活动接车仪式。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裘新一行考察调研兵团分区规划建设及对外贸易情况、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实习实践基地。慰问在第四师医院挂职的干部朱凤平,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陪同。

慰问挂职干部夏春梅

慰问挂职干部朱凤平

跨越千里的印记:援疆路上的复旦身影

大美新疆,留下许多复旦人奋斗的足迹与身影。其中,一批又一批援疆医生接力坚守边疆,用专业与奉献守护当地群众的健康防线,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奋斗足迹。复旦与新疆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从未停歇,那些浸润着温暖与力量的故事,正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携“医”技之长,在喀什筑起“心”的长城

庞暘(右一)

喀什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手术室的无影灯下,庞暘医生刚刚结束一场持续五小时的生命保卫战,汗水浸透了他的手术衣。“当病人用我听不懂的维语说感谢时,援疆的意义变得清晰而具体。”庞暘说。

2024年10月,庞暘接过援疆“接力棒”奔赴喀什。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以院包科”形式援助喀什二院心内科近10年,但电生理医生仍紧缺的关键节点,作为中山医院心内科专家,庞暘毫不犹豫接过任务。

从黄浦江畔到帕米尔高原的跨越并非坦途。迥异的气候、饮食,不同的作息时间,尤其是从专注技术的医生到统筹全局的科室管理者的角色转换,让庞暘在最初几周夜不能寐,“常常凌晨四点还在思考科室发展规划”。所幸在前方援疆指挥部与后方葛均波院士的支持下,庞暘迅速适应新环境,清晰的科室发展蓝图逐渐铺开。

“患者的需要,就是医者的战场。”在庞暘的推动下,喀什二院心内科的治疗技术不断突破,心律失常介入量稳步上涨,解决复杂心律失常占比近50%,真正构筑起南疆心律失常诊疗的“最后一道防线”。“过去只能转诊乌鲁木齐的疑难病例,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援疆不仅是治病救人,更要“从输血到造血”。派遣年轻骨干赴中山医院学习结构介入技术,十个月来,喀什二院心内科填补多项技术空白,骨干成员发表 2 篇 SCI 论文及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协助喀什二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顺利通过验收,成为西北地区首家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成功举办第三届沪疆医学大会,邀请葛院士亲临指导,提升喀什二院心内科在疆知名度;成立泛血管疾病管理区域联盟体,重塑南疆心血管疾病防治格局。庞暘的点滴努力,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援疆队伍的足迹远不止于医院。他们来到中国西极乌恰县,聆听“最美奋斗者”吴登云的事迹;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红其拉普口岸,为边防战士送去健康关怀;探访新疆西北部布尔津县,感受当地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这方土地给予我们的信任与牵挂,早已超越医患边界,成为刻进生命的精神馈赠。”

执仁心之术,在边境点亮神经末梢

2025年1月,当北疆大地仍沉浸在冰雪之中,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朱凤平医生随中组部博士团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开始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以下简称四师医院)的援建工作。作为挂职副院长,朱凤平分管科研和教学,但他的奉献远远不止这些。在雪山与戈壁之间,他用精湛的医术、先进的理念和一颗炽热的仁心,点亮了边疆人民的健康希望。

援疆的决定,对朱凤平来说,是国家战略的感召,更是医者仁心的自然选择。“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服务边疆人民健康尽一份力。”

四师医院坐落中哈边境,距哈萨克斯坦口岸仅90公里。当地语言以哈萨克语和维吾尔族语为主,沟通障碍成为现实挑战。在当地少数民族同事和翻译软件的帮助之外,朱凤平很快找到破解之道:“真诚的微笑、倾听,细致的检查都可以用来传递关怀,成为跨越语言障碍的桥梁。”

朱凤平正在做手术

四师医院拥有基本的神经外科设备,但仍然缺乏导航手术、特殊显微镜等必要的高精尖设备。援疆团队不仅引入大量设备,还通过带教手术与授课交流的方式,确保当地医生掌握设备操作的技术。“当地以前按影像学的边界切除肿瘤,现在可以做到细胞级的水平。”

在朱凤平与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沪兵之花在伊犁边境结出累累硕果。组织申报兵团级课题16项,师市级课题7项,成功立项兵团级课题3项,改写医院连续8年无省部级项目立项的局面;成功申报并立项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1项,是四师医院历史上首次获得省部级重点领域科研项目。

四师医院中组博士团还与喀什二院援疆团等因地域邻近和专业互补,自发进行良性支援和交流,开创地域帮扶的新思路。“在有限时间内多做实事、多解难题,让优质医疗治疗持续惠及边疆群众,即使日后回到上海,也永远牵挂着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

制图:实习编辑:黄奕宁责任编辑:边欣月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