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团队发布2万余例肺癌手术患者分析报告: 年轻女性肺癌患者占比激增至19.2%

作者:王广兆、张扬摄影:来源:肿瘤医院发布时间:2025-09-29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跨度16年、基于该院21000余例肺癌手术患者的研究数据:首次揭示我国可手术肺癌人群的疾病谱正在发生深刻变迁。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2021年,女性肺癌患者和不吸烟肺癌患者占比增长迅速,其中小于45岁的年轻女性患者比例从3.4%激增至19.2%,增幅远超男性患者;此外,肺癌人群病理类型构成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腺癌占比已超过75%;最大的积极变化是早期肺癌的占比达到了85%,意味着更多肺癌患者获得了早期手术根治的机会。

国际肿瘤学期刊Lung Cancer(《肺癌》)发表了这项题为《手术治疗的肺癌的演变趋势:一项基于医院的16年流行病学分析》的重要研究成果。

陈海泉表示,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外科手术是肺癌根治的最主要手段,可手术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远高于晚期患者。因此,洞察可手术肺癌患者群体的特征变化,相当于把握了肺癌防控的“前沿阵地”,能最敏锐地反映出发病趋势、筛查效果和临床诊治水平的变迁。

据介绍,这项研究系统性回溯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至202121000余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数据,全面揭示了可手术肺癌患者疾病谱的深刻变迁,为未来我国肺癌预防、早期筛查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关键的循证医学依据,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研究之一。




可手术肺癌患者群体结构巨变:

女性、年轻不吸烟者比例迅速攀升

研究数据显示,可手术肺癌患者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其中,女性可手术肺癌患者占比增加明显,从2006年的29.9%持续上升至2021年的59.5%,超过男性,颠覆了传统认知中肺癌以男性为主的观念。

“不吸烟”的可手术肺癌患者成为新常态。数据中,不吸烟的可手术肺癌患者比例从42.3%大幅增至72.0%。其中,女性患者中不吸烟者的比例高达97.5%

此外,年轻肺癌患者比例增长,尤其是年轻女性增长更明显。总体来看,小于45岁的年轻患者比例从6.2%上升至15.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年轻女性患者的比例从3.4%激增至19.2%,增幅远超男性。

陈海泉表示,吸烟肺癌患者比例的明显下降也体现了近年来控烟举措的显著成果。其中女性患者比例的增加,则提示在肺癌防治中应当对年轻、不吸烟女性的肺癌风险给予高度重视。



 

肺癌病理类型更迭明显:

肺腺癌占据绝对主导分型

数据表明,16年间,可手术肺癌患者肺癌病理类型构成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在十年前,腺癌患者与鳞癌患者占比基本相当,但近年来,肺腺癌的比例已经从41.2%上升至75.9%,成为绝对主要的病理类型。与之相反,与吸烟关系更为密切的鳞癌比例从41.2%下降至11.9%

陈海泉指出,这一变化可能与吸烟率下降及筛查手段(低剂量螺旋CT等)对周围型腺癌的高敏感性相关。

 

早诊早治成效显著:

呼吁更新筛查与防治策略

总体数据表明,确诊时为0-I期的可手术肺癌患者比例从37.1%跃升至85.0%,意味着超过八成的患者可在早期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这一成果与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直接相关。因体检发现肺癌的比例从44.0%上升至70.5%,早期诊断率稳步增长。

“该研究结果再次清晰地表明,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继续将筛查和高危人群的定义只局限于‘中老年’和‘重度吸烟’者,将会漏掉大量年轻的、不吸烟的患者群体,尤其是女性患者。”陈海泉说。

基于研究数据,陈海泉教授团队再次强调其创新性提出的“低龄、低频”筛查策略的重要性:即对于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一次基线肺癌筛查,但若筛查结果没有问题,可以将复查放在510年之后。这种策略旨在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覆盖被现有诊治指南忽略的风险人群。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孙芯芸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