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年会上,中国肝癌研究再度传来佳音。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的指导下,由周俭教授牵头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最新成果——“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可切除肝细胞癌伴中高危复发风险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2/3期研究(CARES-009)”正式发布。周俭教授受邀作大会报告,代表团队解读CARES-009研究结果,向国际同行分享中国肝癌围手术期治疗经验。作为全球首个在肝癌围手术期治疗III期研究中取得阳性结果的临床试验,其重磅数据一经发布,便引发全球关注。
会议当天,该研究成果同时以原创论著(Article)形式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Clinical Trial(第2版)主编、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克斯纳医学中心Timothy M. Pawlik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Ahemd Kaseb教授在《柳叶刀》同期发表评论:CARES-009等研究凸显了肝癌多模式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对推动围手术期系统治疗继续发展并在肿瘤治疗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具有引领价值。
中国是全球肝癌负担最重的国家,防控形势严峻。对于可手术的肝癌患者,大部分面临术后复发风险,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高达60%~70%。临床上迫切需要借助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等多学科手段,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提升患者总体生存。“新辅助+手术+辅助”的“三明治”式治疗模式具有潜在优势,有望成为可切除肝癌的重要综合治疗策略。因此,研究团队设计了CARES-009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联合阿帕替尼(艾坦)用于中高危复发风险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
CARES-009研究是全球首个在HCC围手术期治疗取得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试验(NCT04521153),在中国16家肝癌诊治中心开展,采用基于中国原研创新药“新辅助+手术+辅助”的“三明治”式治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可切除伴中高危复发风险的HCC患者,相较于单纯手术治疗,“双艾”新辅助+手术+“双艾”辅助的“三明治”式围手术期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无事件发生生存期(EFS,42.1个月 vs 19.4个月),疗效翻倍。作为HC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拓荒者”,CARES-009研究颠覆了当前治疗格局,有望改写国际指南,标志着肝癌治疗正式进入“慢病化管理”和“追求治愈”的新时代,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生存乃至临床治愈。
CARES-009研究成果在《柳叶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专家为全球肝癌围手术期治疗提供了首个高质量、高级别的III期循证医学证据。该成果不仅代表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研究设计与执行质量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原研方案的肯定,也意味着基于中国团队的肝癌围手术期“三明治”式治疗模式从“中国探索”走向“全球方案”。该成果将激发全球范围内对肝癌围手术期治疗创新研究的启动与推进,奠定了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引领地位,推动治疗理念和临床实践的革新,开创肝癌围手术期靶免治疗新纪元。该研究得到了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专项资金资助。
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肝胆肿瘤与肝移植临床与基础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磅成果,引领全球肝胆肿瘤研究前沿,有效提升了中国学者在全球肝胆肿瘤研究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针对全球肝癌防治的严峻形势,樊嘉院士、周俭教授作为联席主席,邀请全球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制订了《<柳叶刀>肝癌防治委员会重大报告》,科学预测了全球范围内肝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将在2050年翻倍,制订了从预防到治疗的综合策略和十大行动计划,以逆转全球肝癌的发展趋势。该报告于2025年7月以封面论文形式在《柳叶刀》正式发表,引起了全球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这是《柳叶刀》创刊200多年以来,针对全球性重大疾病挑战,首次由中国学者牵头制订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报告。
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团队研究成果3个月内2次登顶《柳叶刀》,充分彰显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肝癌研究领域强大的临床和科研实力,不断推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健康治理,造福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1720-9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