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第25届亚太妇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医学大会(APAGE)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会议的第一天,一场手术演示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手术室拉开序幕,手术包含易晓芳教授演示的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刘惜时教授演示的子宫腺肌症合并深部内异症的保宫手术以及陈义松副教授演示的全盆底重建手术,手术直播吸引数千名医生在线观看。
法国克莱蒙朗大学的美国腹腔镜学会(AAGL)前任主席Michel Canis教授、约旦穆塔大学的前任亚洲内异症协会主席Moamar Al-Jefout教授以及现任泰国UFG国际生殖中心医疗总监、CEF曼谷生殖中心医疗总监Olarik Musigavong教授,对保宫手术尤为感兴趣,他们专程走进红房子医院的手术室,在亚洲内异症学会创始人之一、红房子内异症团队领衔专家郭孙伟教授的带领下,现场观摩了刘惜时教授开展的基于“两瓣/三瓣法”的子宫腺肌症病灶相对根治性切除手术,近距离感受这一创新术式为患者带来的“保宫希望”,及其精湛的手术技巧、良好的疗效。
当天下午,随着手术器械精准就位,手术正式开始。患者是一位39岁的女性,受经量多、严重痛经困扰多年,曾尝试曼月乐环、地诺孕素口服等保守治疗,均以失败告终。患者仍想保留子宫,因此刘教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评估,并通过术前盆腔增强MRI的检测,了解病灶所在部位及累及子宫的面积,为患者选择了基于“两瓣/三瓣法”的保宫手术。
APAGE专家团走进红房子手术室。刘惜时教授向Canis教授、Al-Jefout教授以及Musigavong教授详细讲解手术关键步骤:从术前MRI对病灶的精准定位,到术中对病灶位置的充分暴露,以及如何相对完整地切除病灶、精细缝合剩余子宫肌层。该手术的关键在于既要保留0.5-1cm的子宫浆肌层及内膜层,又要相对根治性切除病灶,每一个操作细节都力求在“保留子宫”与“减少复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精密缝合为重建子宫提供坚实基础。同时,术中残腔的严格缝合止血非常重要,而将皮瓣进行重叠缝合则是重建子宫、减少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风险的关键。手术过程中,刘惜时教授、龙琦琦副主任医师、申旻鸿医生默契配合,三位外国教授带着3D眼镜,全程专注地通过3D腹腔镜显示屏观摩。
观摩专家对这一无药物干预的保宫手术十分感兴趣。刘惜时教授介绍说,“两瓣/三瓣法”最初是由日本的Osada教授提出,并在开腹手术的条件下完成的。近年来,刘惜时教授带领的红房子内异症团队已完成近300例这一术式,其中腹腔镜手术占72.9%,剩余27.1%的患者因子宫过大而进行开腹手术。经过多年摸索改进,团队对于术中如何精准判断病灶累及部位以及精密的子宫缝合,积累了丰富经验。结合数据来看,无药物干预的情况下,症状复发率术后1年为2.0%,2年仅9.6%;影像学评估复发发现,术后1年复发率为1.2%,2年复发率仅4.1%,但早年手术有约4.5%的残留率。可以看出,这一术式在无术后药物干预的情况下获得良好效果。多因素分析发现,唯一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是病灶残留,因此尽可能完全切除病灶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这一相对根治性的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手术,为全球子宫腺肌症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在观摩手术之后,三位教授对红房子团队的精湛手术技巧表示敬佩。刘惜时教授也在本次APAGE会议上详细分享了这一精彩术式,不仅点燃了学术交流热情,还搭建了中外妇科临床技术碰撞的桥梁。此外,她还在2025年世界内异症大会(WCE)的中澳专场中就该术式作特邀发言,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子宫腺肌病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具纤维化特征,常伴严重痛经和月经过多,因此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对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或者不愿切除子宫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病灶切除术。这种病灶切除手术旨在通过清除可见的病变组织达到改善症状及妊娠结局,在无需术后辅助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于缓解痛经、减少经量、改善贫血、缩小子宫体积、降低CA125、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复发及提升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等疗效显著,团队后续将进一步随访以评估长期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