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新质驱动,融合创新!第十届上医文化论坛在深圳举办

作者:边欣月摄影:来源:医学党政办、医学科研处、医院管理处发布时间:2025-11-18

1116日,“新质驱动·融合创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主题研讨会暨第十届上医文化论坛”在深圳市举办。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校友总会、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值此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上海医学院创建98周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的重要节点,海内外医学领域顶尖专家、行业领军人物、校友代表500余人齐聚南海之滨,共探医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擘画创新蓝图,共启融合新篇

上午9时,论坛在主题短片中拉开序幕。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致辞中指出,回首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人才自主培养”始终是复旦上医执着坚守的初心,“科技自主创新”始终是复旦上医矢志不渝的追求。他表示,上医一要以新质驱动引领发展,聚焦发展重大疾病精准诊治、未来健康与医学前沿、公共卫生治理与全球健康、新药创制、智能医学等领域,布局未来学科、建设急需专业、培育交叉方向;二要以融合创新赋能改革,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培养“干细胞式”医学人才,加强“校—地—企—医”协同,全面推进医教研产融合;三要为国为民坚定使命,完善“两纵四横”附属医院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升医疗帮扶能级,发挥医疗服务“国家队”示范引领作用。

他强调,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正式获批并将启动建设,承载着无数校友美好回忆的东一号楼也即将启动保护性修缮,希望广大校友关心支持母校发展,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携手为上医创建一百周年献礼。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坤生代表地方政府对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本次论坛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正是对这一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践行。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进步,论坛为深圳与复旦及复旦上医深化合作提供了宝贵机遇与广阔空间,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复旦大学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高水平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务求实效,携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总体规划及建筑概念方案启动全球公开征集。学校及医学院领导金力、许征、袁正宏、吴凡、杨伟国、朱同玉、徐军、胡华忠共同推杆启动,标志着这一医学教育科研新高地及服务卫生健康行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正式进入建设筹备阶段。园区将对标世界顶级医学中心,联动周边医疗和产业资源,合力打造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医学前沿科技创新策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国际医疗高水平服务开放等四大核心功能,为上海建设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新地标提供核心引擎,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战略科技力量。

学校和医学院党政领导,深圳市有关领导,上海医学院老领导,附属医院和院所平台负责人,参加复旦大学校友总会理事会暨各地校友会会长会议的代表,各地校友代表,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同仁和相关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出席论坛。袁正宏主持开幕式。

袁正宏主持开幕式


多维洞见,共绘科技人才协同新篇

开幕式后,七位来自医学、科技、产业与管理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自主创新·自主培养”主题带来精彩主旨报告。报告由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医校友会会长吴凡主持。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聚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剖析了全球与中国相关产业态势及创新成果,他指出,中国创新药的崛起历程从跟跑到部分领跑,原始创新已成为破局关键。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稳步增长,生物药在2024TOP20药品中占比突出,跨国药企正积极布局AI药物研发、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中国在政策、人才等推动下进入创新药时代,新药获批及临床试验数量持续增长,但原创新药(First-in-class)研发仍有待提升,而发展原创新药是打造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未来,我国创新药研发需进一步聚焦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通过建设靶标大科学设施、鼓励差异化发展等举措攻坚破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分享了中山医院科技创新的探索路径与生态构建成果。作为国家医学中心,中山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筑牢内部根基,搭建多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平台及多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构建起全周期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他表示,中山医院坚持开放聚势,深化“医政产学研”协同,与政府共建成果转化孵化基地,联动高校推进跨学科攻关,与多家头部企业共建卓越创新中心,凭借完善的创新生态,医院产出多项重大成果,在肝癌防治等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医院将锚定国家战略,聚焦原始创新与新兴产业,助力医疗卫生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明杰分享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的体会与思考。依托“双一流”建设背景,南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构建了完善发展架构,下设5个学系及广东省植物细胞工厂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聚焦凝聚态生物学等前沿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师资力量雄厚,青年教师占比高,国家级人才云集,科研成果亮眼,坚持个性化精英教育理念,成功打造“生命科学概论”等精品课程。他表示,学院将继续深化跨学科合作,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冲刺生命科学领域创新高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公共事业军团首席执行官李俊风分享了“教育+医疗”智能化发展布局。作为全球领先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基础设施提供商,华为凭借持续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构建起全场景智能化解决方案。聚焦ICT人才培养与教研管服智能化,打造实训体系。以算力、算法、数据赋能科研创新,依托昇腾智算平台等底座能力,在基因测序、药物研发、AI诊疗模拟等场景落地应用。他表示,加强实践环节是学科教学融入AI的关键,要让学生在丰富的场景中提高运用AI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分享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中国新”迈向“全球新”的发展路径。他指出,当前中国创新药临床试验全球占比大幅提升,本土创新药获批数量显著增长,但同时产业面临原创新药(First-in-class)数量偏少,热门靶点内卷严重等问题。对此,复星医药坚持差异化创新,布局细胞治疗、小核酸药物等前沿领域。他表示,未来复星医药将深化与高校、医院的产学研合作,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孵化创新项目,积极构建“基础-临床-企业”协同生态,推动产业向源头创新跨越。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李文秀指出,作为复旦上医校友,应将“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融入海南自贸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前,海南自贸港已打造医疗开放新高地,实现国际先进药械与全球同步使用,数字疗法产业先行先试,建成覆盖全省的慢病数字干预体系,同时通过与顶尖院校合作,构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体系。未来,海南将深化与顶尖学府合作,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校地合作新格局,探索医学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新路径,以自贸港为“试验田”,打造健康治理“自贸港样板”。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表示,现代医学发展依赖多学科融合,复旦上医通过医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跨界协作,在痴呆风险预测、帕金森病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彰显交叉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上,他强调需注重前瞻战略思维与战术执行力、跨界融合判断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数据及AI应用能力、持续学习适应力、忠诚与责任感等六大核心能力,医学院和医院应构建分层培养、多岗位历练的体系,强化干部队伍非权力影响力、战略管理、文化塑造等能力,同时推动学科间、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合作。

吴凡主持论坛主报告


凝聚共识力量,共赴百年之约

圆桌讨论与项目发布环节,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红,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姚冠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药学院院长朱依谆,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平安集团医疗健康服务委员会执行秘书兼集团医健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勤等六位嘉宾,聚焦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保险+医疗”融合新业态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观点、凝聚行业共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分享真知灼见,一致认为,“新质驱动”正从宏观战略落地为系统行动,“融合创新”已从理念共识转化为多元实践,创新之路,核心是“人”,关键在“融”,目标是“新”。圆桌讨论环节由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张志勇主持。

张志勇主持圆桌讨论环节

圆桌讨论后,校友代表玛依努尔·尼亚孜、幸兵、张惠灏上台发出“上医百年汇涓流倡议”。徐明稚、熊仿杰、王小林、陆昉、张志勇、程刚、汪志明、丁强等老领导和龚朝晖、许慧丽、王德春、姜文奇、蒲祖辉等校友代表共同推杆,正式启动“上医百年汇涓流”校友捐赠项目。随后,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唱响上海医学院院歌,在激昂的旋律中,主论坛圆满落幕。

多学科联动,共探医疗创新发展之路

下午,两场分论坛聚焦医院管理革新、医学科研转化与产业协同,搭建跨区域、跨领域高端交流平台同步举行。

 “医院管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汇聚全国各地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学者,以三大专题报告及圆桌论坛的形式,共同探讨公立医院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与管理路径。


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姚冠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院长于广军,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林鑫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院院长周文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笑天,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院长高翔作专题报告

圆桌论坛上,深圳大学医学部执行主任许兴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炅,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口腔医院党委书记陈正启,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院长方智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大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于振涛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实践与系统思维”核心命题分享独到见解

“医学科研转化与产业协同论坛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第21期‘枫林科技沙龙’”上,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以报告、项目路演及圆桌讨论等形式,围绕医学创新研究转化、AI+精准医疗、创新药物研发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专题报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晓创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药学院院长朱依谆作专题报告


项目路演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莫晓芬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教授、研究员沈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曹晓均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俊朝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俊朝介绍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圆桌论坛上,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科委会副主任陈波,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心副总经理白洁明,上海复旦医疗产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中南,中国投资协会产融中心主任李斌,深圳市天使母基金董事总经理邹小璐,新炬网络董事会秘书肖燕松围绕“医学科研转化与产业协同”主题深入探讨


上医文化论坛是上医广大校友、复旦卫生健康和生物医药领域校友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首届论坛创办于2010年在北京举行,之后在上海、厦门、南通等地召开,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作为复旦大学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第十届上医文化论坛不仅搭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端交流平台,更凝聚了推动医学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强大合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制图:实习编辑:艾克德·买买提江责任编辑:孙芯芸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