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稿件池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金莉萍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揭示孕期新冠病毒感染可宫内传播并引发胎儿器官损伤

作者:唐林晨摄影:来源:妇产科医院发布时间:2025-11-28

   新型冠状病毒曾在全球广泛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据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孕妇的流产、早产、死胎、出生缺陷、新生儿ICU住院率均显著升高。然而目前尚无新冠病毒宫内垂直传播的确凿证据。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金莉萍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Presence of SARS-CoV-2 in fetal organs via intraamniotic infection”的研究[1]

本研究首次全面绘制了SARS-CoV-2病毒在胎儿体内的分布图谱,证实该病毒能够通过母胎垂直传播,感染孕妇子宫内的胎儿,并可能对其多个器官造成影响。这项研究为了解孕期新冠感染对胎儿健康的潜在风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证据。

该研究对18例母体孕期感染过SARS-CoV-2后因各种原因在孕中期终止妊娠的胎儿进行了系统性的尸检分析。研究人员收集了32种不同脏器类型共计538份样本,运用ddPCRRNAscope、透射电镜等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精度,探寻并量化了病毒在胎儿全身的分布和复制情况。

 

主要发现包括:

1、病毒广泛分布:研究证实,SARS-CoV-2病毒能够突破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病毒并非局限于个别组织,而是可以广泛分布于胎儿的多个器官。

2、感染的时间动态:从母体感染到终止妊娠的时间间隔越长,胎儿器官中被检测到的病毒阳性率越低。这提示了胎儿体内可能存在着清除病毒的机制,但其具体原理和对胎儿发育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3、潜在的分子损伤:通过对受感染器官进行深入的蛋白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DNA损伤和免疫失衡的分子迹象。这表明病毒感染不仅仅是路过,而且可能对胎儿细胞的功能和发育造成了实质性的干扰。

 

结论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揭示了孕期新冠病毒感染对胎儿构成的潜在风险,证实了病毒能够入侵并影响胎儿多个器官。研究结果强烈支持为孕妇提供优先防护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母婴健康。同时,该研究也呼吁医学界对孕期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儿童开展长期健康监测。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金莉萍教授和魏之昀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吴胜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医师唐林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博士研究生刘泽莹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信息:

Wu, S., Tang, L., Liu, Z. et al. Presence of SARS-CoV-2 in fetal organs via intraamniotic infection. Nat Commun 16, 10261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5131-1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孙芯芸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