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草原曼巴 复旦骄傲

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和上海医学院领导赴甘南藏区看望杰出校友王万青

作者:摄影:来源:上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3-09-03

2013年2月,我校杰出校友王万青在与母校上海医学院的联络中提出,希望能够得到母校帮助,为他所在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开设脑电波检查,弥补该院的一项空白,并希望借助这项检查累积资料,开展高原疾病脑电波表现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王万青2003年退休,至今依然继续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在家中为上门求治的藏族群众解忧。收获了无数荣誉称号的王万青,未曾停止在医学道路上的追求和探索,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在医学上的成绩和奉献太小。”

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等领导得知这一情况,高度关注,多方联络附属医院,为王万青觅得一台脑电图仪器。

2013年8月,原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会长彭裕文、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夏景林一行,追寻着草原曼巴的足迹,带着仪器深入牧区,历经数番辗转,来到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

45年后的今天,身处茫茫草原之中,依稀可以感知几十年前的空旷和荒芜,一路上,对学长的崇敬之情在我们心间涌动。

当看到远道而来的仪器调试成功,开始使用的时候,王万青的脸上露出孩童一般开心的笑容。

“其实我一直想念上海!前些年还觉得没回去有些遗憾,如今想通了,草原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留在这里,还可以发挥余热,为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直到心脏停止跳动。”王万青对自己年轻时的抉择依旧无怨无悔。在阿万苍附近的山坡上,王万青动情的为我们唱起他创作的《草原之歌》,那是他献给党的九十岁华诞的贺礼,更是他忠于祖国、献身卫生事业的钟情言表。

嘹亮的歌声响起,高原的风吹过,雄鹰在头顶盘旋,身边的格桑花曼妙摇曳…此时此刻,望着老人的高挑清瘦的身影,这一幕,仿佛就是上医精神的镌刻,它将永远留存在后来者的脑海中!

1968年,王万青完成了在上海医科大学的六年学业,填报毕业志愿的时候,他写下“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从东海之滨到兰州,再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镇,王万青开始了自己的青春之旅。寒冷、缺氧、难以适应的饮食习惯和居住条件,都没能让这位热血青年的勇气有一点点消减,他毅然向组织提出要求,继续深入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地区。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王万青在这里整整工作了21年。破旧的土坯房、缺医少药的环境、简陋到几乎为零的医疗设备、语言沟通障碍…在这片方圆1000平方公里的牧区上,他骑马或徒步前往藏民家中行医问诊,脚步遍及阿万苍的每一个角落,夜以继日的续写着平凡而伟大的行医历程,无数次的从死神手里夺回牧民的生命……王万青成了藏民心中的活菩萨,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他是“好曼巴”(曼巴,藏语“医生”之意)。1990年王万青调往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十多年间,王万青主刀或主持参与了上千例手术,工作之余他刻苦攻读参考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医疗技术水平,填补了玛曲县医学领域一项又一项空白。

王万青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报道了王万青的感人事迹,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第七届“中国医师奖”,母校更是牢牢的记挂着这位杰出校友,2009年授予王万青“复旦大学校长奖”的荣誉称号。2010年,王万青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