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植物园在上海植物园植物馆报告厅签署志愿服务共建协议。
此标志着今后在上海植物园定期举办“肿瘤防治科普讲座”和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候诊的病患有望获得上海植物园专家给予的养花知识等都将成为现实;双方还将通过互派志愿者驻点服务,提高民众防癌抗癌健康意识,引导市民在文明游园中增长知识,共同塑造医院、公园文明单位形象,提升双方人员的综合素质,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双方志愿服务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两家签署志愿服务共建协议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植物园在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开展期间的一次跨行业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和重要举措。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和上海市植物园党委书记郑生全代表各自方在协议书上签字;上海市文明办志愿者服务处处长陈麟辉等与会并致辞。
徐汇区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莉韵、徐汇区长桥街道武装部部长斯晓光、徐汇区长桥街道党办主任邓晓东、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宣传处等相关领导、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周晔等出席签约仪式。
据了解,4月15日至21日为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植物园经酝酿,决定联手推出一个贴紧今年肿瘤防治活动“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和“走出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主题的精品项目,其核心内容就是两家单位签署志愿服务共建协议。
根据协议,肿瘤医院在植物园内开展经常性肿瘤防治科普咨询和义诊等志愿服务,为植物园志愿者在医院内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提供场地及相关配套支持,并设专人负责沟通联络工作。不定期为在植物园服务的注册志愿者提供医疗卫生知识培训。
植物园不定期地为肿瘤医院提供植物科普宣教服务,积极配合肿瘤医院组织的园内爱绿护绿、文明游园引导等志愿服务。为肿瘤医院开展的科普讲座和义诊咨询等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并提供相应指引和帮助。
签约仪式后,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龙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主任成文武分别作《捕捉肿瘤的蛛丝马迹》、《肿瘤患者如何安然度过春夏之交》的科普报告,受到与会者欢迎和好评。
对于肿瘤,人们普遍心存恐惧;对于肿瘤患者,人们心存“戒备”,深怕靠近就会沾染“癌细胞”。这种恐惧与误解,大大削弱了人们早期发现癌症的意识。显而易见,破解科普讲座中受众者的“瓶颈”,提高未病先防患者“亲近”肿瘤防治知识,对于传播科学理念、普及抗癌知识、坚定抗癌信心、战胜癌症恶魔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说,肿瘤医院的“肿瘤”二字确实“吓坏”了很多普通市民,如果把讲座安排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举行,讲者和受众的心里就会更放松,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坐落于上海西南角的植物园,有着丰富的植被和鲜花,景色怡人。李端树说,在多次探访和接洽之后,医院瞄准了这块上海中心城区稀有的“后花园”。“在这里举办科普讲座,市民主动参与讲座的比例一定会大幅度提升”“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向上海市植物园提出时,一拍即和,随即一份文明共建协议迅速出炉。”
该协议是沪上首份跨行业间志愿者工作新形式的一次有力探索。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表示,双方的合作才刚刚起步,希望通过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获得1+1>2的良好社会效应,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者工作共建的新做法。
该协议拉近了两个签约单位、两支志愿者队伍的空间距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一项患者对医院科普讲座内容征询的调查中发现,超过4成的患者或家属提出希望了解一些诸如肿瘤患者家里可以养什么植物?哪些植物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哪些植物可以放在室内等诸多问题。对此李端树说:“这些话题我们以往在各类健康讲座中都很少涉及,关键就是缺乏这样的专家。现在有了这份共建协议,植物园的植物专家志愿者也能走进医院,弥补这块知识的空白”。
上海植物园党委书记郑生全则表示,植物专家志愿者过去很少去医院讲课。一是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如今,志愿者基地的共建,将打通行业间的壁垒,今后我们志愿者将结合肿瘤患者养花知识的禁忌,量身定制授课内容,每季度派志愿者到肿瘤医院做一次相关讲座。同时志愿者也会不定期地分期分批地加入到肿瘤医院门诊周周讲、患者康复沙龙的讲座中去,让患者在候诊及沙龙活动中,获得养花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