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特殊时期,特别有爱

核酸采样工作井然有序,是这支队伍日复一日的努力

作者:林诗舟等摄影:马楚涵 张欣驰等来源:医学宣传部、医学组织部发布时间:2022-05-23

50余位、500余人次在校机关部处管理人员、学院老师参与,累计工时1000余小时……

4月以来,为全力保障枫林校区师生核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复旦上医核酸检测教师志愿者队伍迅速集结,不辞辛苦,连续作战,奔赴东西两院3-4个片区,7-9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位,以扫码员、点位协调员、楼宇外协调员、片区协调员和总协调员的各种身份投身校园防疫工作。

 “干部、党员带头,老师们积极投入,这支坚强有力的队伍,对于稳定人心、加强防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说。


“疫”起不容辞 出力又出智

“各位好,根据市教委和学校统一部署,医学院明日核酸检测工作安排如下……”每天晚上,在医学院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例会后,党政办主任许晓茵都会发出第二天核酸和抗原检测安排的通知。

而早在一个多月前,关于如何更有序、安全地组织校区核酸采样则正是每晚热烈讨论的议题。

彼时,校园封闭管理。依靠附属医院和学生志愿者维持日常的核酸采样工作秩序日渐吃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校园内各类人员的流动、交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核酸采样工作方案,培养一支稳定的核酸采样、扫码和现场秩序协调工作队伍就显得十分紧迫。

“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的作用,请医学组织部牵头,成立教师志愿者队伍,负责扫码和协调维护等工作。”袁正宏在指挥部会议上把任务交给了医学组织部主持工作的副部长张瑾。

“可以说一呼百应,招募令一发出,机关部处长、管理人员积极报名,院系党委书记,比如基础医学院张威就第一时间带着一批基础医学院的教师参与了进来。”张瑾介绍。

人手有了,但如何科学合理设置点位、安排人手,以及将每个岗位工作标准化、衔接无缝化,同时确保防疫安全,成为队伍组建早期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今天现场的衔接还是不顺畅,问题出在检测人员范围没有提前通气。”“哪些人需要多管混采,哪些人要单人单采,这些信息不能只在脑中,要落到纸面方案上。”“我们的检测点最好安排在东西两侧,这样可以避免东西楼之间交叉。”“仅靠志愿者的嗓门无法解决排队间隔的问题,所以还是要合理安排隔离带。”……于是,起初几天的晚间例会,成为流程复盘和方案改进的时间。在袁正宏的主持下,大家你一言我一嘴,帮着出谋划策。

医学纪委办主任刘金也是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她说,“核酸检测本来就是我们对防疫工作的监督保障重点,在一线快速的收集具体问题,才能快速的解决问题,更好地协助党委推动工作。”最初的几天,刘金也一忙完志愿者工作,就回到电脑前,帮助画点位、写流程、理规范、提建议,然后提交到当晚的会上供指挥部讨论。

很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网格化核酸采样工作方案(建议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枫林校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管理实施方案》《核酸检测志愿者实施方案》《核酸采样组工作提示》等具体工作方案,应运而生,而核酸检测工作也越来越顺利。

教师志愿者上岗,自身防护十分重要。4月初,袁正宏特别邀请P3实验室主任瞿涤教授带领团队给大家做了一场个人防护培训。“志愿者在东西两区流动,不能有差池。”即便培训完后,瞿涤教授还时不时走到工作点位现场,抽查大家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师生齐努力 流程渐完善

“大家调到5频道,三部手呼准备好!”医学统战部部长周鹏3月底进校,一进校,就参与到核酸检测的协调工作,直到5月上旬换防。每天中午12点40左右,负责西苑东楼的片区协调的他,都会和楼宇内外的两位师生协调员对好接头频道,以便13点能准时开始检测。

此刻,所有采样物资已到达采样点,采样和扫码志愿者正在麻利地穿上防护服,楼内电梯里负责驾驶电梯的学生志愿者已到位。用来规范人流动线的隔离带已经安排妥当,保卫人员也已上岗。

“炳南,点位已经布好,宿管老师可先来测了。”负责东楼的楼宇外协调员、医学研究生院老师刘晓宇在5频道呼叫楼宇内协调员、学校人才工程预备队辅导员王炳南。很快,第一批宿管老师测完,封管。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只听见刘晓宇和王炳南在对讲机不停地对秩序、对流速。“可以放7层同学下来了。”“目前流速可以,四部电梯可以同时放。”“排队的人多了,稍微少放点人。”“返回楼层的同学比较多,两部电梯上楼送两次,空电梯下来。”“8层结束,已经封管,9层可以准备下来了。”“9层第一位穿白色T恤,新管注意一下。”……

“我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自4月2日上岗到5月6日换防,刘晓宇经历了整个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一开始没有经验,就带着问题回去,大家不断讨论、摸索、总结,再实践。”刘晓宇介绍,目前采样现场做到了各楼层人员动线不交叉,采样试管和楼层准确对应,效率也越来越高。“按照目前的方案,万一出现异常结果,也非常方便回溯,影响面最小。”

“越来越快的采样速度,要由衷感谢每一位同学的配合。”周鹏表示。

“最感谢的就是安保人员怕我们晒伤,在阴凉处摆放的一张椅子,还有同学们在检测结束时说的那声辛苦了。”刘晓宇的工作,如今已交接给医学教务处副处长高海峰,回忆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他这样说道。

  

同心共抗疫 我们在一起

“奋臂千山振,斗柄临高城;青龙上苑来,春入凤凰城;有来凡几日,我欢常在梦。复此成相忆,旦暮白云生;上苑群芳外,医存济世功;加额人皆贺,油然协气通。”

这是医学人事人才办副主任、西苑西楼的片区协调员闫兆伟为核酸采样扫码志愿者创作的诗歌,他将“奋斗青春有我,复旦上医加油”藏在诗中,展现了上医师生汗洒青春、一同抗疫的画面。他时而用当天志愿者的名字创作藏头诗,时而又用复旦上医各单位的名称首字来创作,并把这些藏头诗分别写在志愿者的“大白服”上。“我想让大家以满满的仪式感开启新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已经驻校2个多月的闫兆伟如是说。

“大家不怕苦,不怕热,每天都是充满激情地投身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说起这支队伍,张瑾非常感激。而她自己,作为志愿者工作的负责人、核酸采样工作的牵头工作者,肩负着总调度的重任,从前一晚人员安排到每个点位的人员到位时间,甚至志愿者防护服一脱区、二脱区的设置,事无巨细都安排妥当。每一批志愿者上岗,她都提前给大家配置好防护物资,送到各个驻守点,在过程中更是来回奔波,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经常忙得汗流浃背,脱下隔离衣时,盐渍都映在了身后的汗衫上。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蔡启良平日在学校里还承担着教学任务,在线上课堂他是一位老师,而在线上“下课”后,第一时间化身“大白”,在点位上为等候核酸采样的同学们进行扫码。每每谈到志愿者工作,他会打趣道:“有的同学在排队过程中,看到穿着‘大白’的我,刚开始都很诧异,仔细打量辨认一番,才略带疑问的称呼我为蔡老师。”

同是志愿者的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褚玉霞副教授,也不时会有学生来打个招呼,“只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小心给同学们看到了。”

当然,志愿者队伍的工作安排有时也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如某一位志愿者临时有事来不了,每当这个时候,本来被排休息的彭克松老师,固定在上午点位工作的刘金也、马楚涵等老师,总是在志愿者群里第一时间响应“我可以顶班!”。

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晚上得到全阴消息的时候。每当教师志愿者群里收到党政办副主任龙子雯的通报——“今天的检测结果为阴性”,都会成为大家辛苦一天后感到的最大欣慰。

日复一日,静默的校园,因为这样的忙碌而充满希望,也因为这群志愿者的辛勤努力而满溢着爱与力量。

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第一批教师志愿者们连续工作了50多天,至今还有同志继续坚守,第二批换防进校的干部教师们正在陆续加盟,握住了这支志愿者队伍的接力棒。

 “战疫守沪,我们在一起!坚持就是胜利,胜利就在前方!”这是每一位复旦上医教师志愿者的心声。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陈琳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