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激励成才 | 谢谢你,老师,让我不断成长(老师:宋志坚;学生:李诗曼)

作者:李诗曼摄影: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09-10

在我进入复旦大学学习的日子里,我的导师宋志坚对我影响深远,也让我心怀感激。2021年的九月,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憧憬,我从南方来到上海,开启了我在复旦大学的新生活。

开学伊始,宋老师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新生。初次见到宋老师,他身着朴素整洁的衬衫,儒雅的气质让我感受到学者的风骨。他和蔼地微笑着,为我们带来他悉心的指导和嘱托。宋老师对我们说:“在做学生之前,要学会先做人。”他强调科研是一种人生态度,要坚持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但要记住,品德和修养同样重要。只有做一个优秀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者。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并指引了我整个科研学习生涯。我明白了学术研究的真谛不仅仅在于理论,更在于人生态度的塑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了科研学习的征程。在科研生活中,我受到了宋老师悉心的指导。几个夜里,我看见宋老师屋里亮着暖黄的灯,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闪耀。他瘦弱的身躯伏在案前,正修改学生的论文。他对待科研严谨细致,每次改稿都会细致入微地标出错误。他强调要踏实做科研,不要急躁。科研要有耐心,要坚持。很多时候,进展并不会那么快,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他常常和我们一起探讨问题,他会鼓励我们不要轻易放弃,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宝贵的经验。

宋老师是富有家国情怀的教育者,他热爱祖国,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常常举例各种典故,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作为年轻的科研者,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我迷茫的时候,宋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每个人都有所不同,目光要长远。他认为每个人的路都是不同的,不能焦躁,要学会做自己,保持内心的独立和坚定。这番话让我更加明白,成功不是外在的繁华,而是内心的平和与执着。他会耐心聆听我的困惑,给予我中肯的建议。在他的引导下,我逐渐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并逐步克服了自己的迷茫。

时间飞逝,几年的学习和科研生涯让我受益匪浅。在导师宋志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在学术研究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也在做人做事上有了更深的醒悟。谢谢你,老师,让我不断成长,学会享受科研的生活,也在生活中完善自我。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