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激励成才|谢谢你,老师,让我立德明志,奔赴远方(老师:胡雁;学生:杨筱曼、蔡青)

作者:杨筱曼、蔡青摄影: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09-10


一、实力与温柔并存之风骨


用实力丈量学科宽度,拓宽学生视野

在我踏入护理科学研究的大门之初就遇到了胡雁老师,胡老师已在护理学领域深耕数十载,对待学科饱含热情,对待研究工作,严谨求实。我深知是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毅和心无旁骛的坚守才取得了如今的学术成就,也为身为学生的我的求索与发展做出了榜样,摸索出了前路。作为国内引入循证护理理念的第一人,胡老师拥有许多学术头衔,也有国内外闪亮的荣誉。2018年,胡老师当选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这是全球护理界最负学术盛名的荣誉之一,她也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七位当选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的护理专家。面对荣誉,她说:“获得院士称号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我们护理研究团队多年工作所获得成果的肯定;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中国护理学领域的学术进步,正逐渐为世界护理界所肯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胡老师把循证护理学科发展的大任扛在肩上,在学术道路上带领我勇攀一个又一个高峰。看着老师的足迹,我经常会思考“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总是一次次被老师的努力、老师的钻研所折服。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我对于护理学科的视野被胡老师打开,更通过凌晨的论文修回邮件、假日的工作常态,我对于“专注”的定义与认识也被拓宽。相对来讲,护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年轻意味着朝气蓬勃,蕴藏着无限可能。胡老师抓住了护理学科发展中的每一次机遇,直面每一次挑战。如今,在“肿瘤护理学”“艾滋病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循证护理学”中都能看到胡老师的身影。从无到有的过程可想而知的艰辛,从“0”到“1”的突破也总是需要无数人的努力。正所谓“没有实力的温柔撑不起风骨”,而以胡老师为代表的护理人正是完美结合了实力与温柔。“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何其幸运,我拥有如此风骨的老师!

胡老师当选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


用温柔讲述学科故事,传授学生知识

胡雁老师用自身的热爱、坚持、温和向我传达着护理学科的内涵也展示着学术的魅力,让我发自内心渴望求索渴望深挖。“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充满温情色彩的艺术。”这是胡老师第一课向我传递的理念,她也用她的行动完美阐释了这一点。胡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一个个复杂晦涩的知识点被一点点剖析呈现在面前,她的课堂总是不缺乏思考的甜味;临床教学的亲身践行,激发思考实践要点,与课堂不同,这里引出了各式各样热烈的动力色彩;科学研究时的胡老师是严谨的,对于科学问题言简意骇,直击要点,也可细腻如丝,钻坚研微。胡雁老师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相伴三年,她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深深触动我,引领着我,也将滋养着我不断成长。”“有教无类,言传身教”是胡老师始终不变的育人理念,真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身为院长的她似乎总有处理不完的工作,繁杂且高压,可我却总是能找得到胡老师、问得到胡老师。“不管我的工作有多忙,只要学生需要我,我一定推掉其他工作,先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胡老师在一次研究生组会上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却让在座的组内20多位研究生感动不已,我记住了这句话也更因师从胡老师而感到骄傲。“我觉得老师真的太辛苦,但是真的是位好老师”“我觉得老师真的太负责,我们在老师那里是永远的优先级”......我想,无论哪种解读,都只传递了一种复合感情,就是感恩与感动。

胡老师在课堂上耐心讲解、回答学生问题


二、种不败之花,留一生之芬芳


立德明志的种子初见即播撒

我把胡老师当作我最敬爱的老师,亦是我最亲近的朋友。因为胡老师总是深入学生之中,最知学生特点,最懂学生需求。她一直站在我的立场上为我考虑,给出帮助。我与胡老师之间,不再仅是一种师生关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一种寄托和传承。“胡老师拥有敏锐的科研洞察力,决策高瞻远瞩,在科研大方向和理论创新方面给予我很大帮助。每当我有新的想法,想跟胡老师讨论时,她总是给予我很多支持,并鼓励我大胆去做。还记得去年疫情期间,胡老师带领我们一起闭关攻克国自然的难忘时光。从选题、查阅梳理文献,到科研设计、撰写标书,胡老师是我们团队的主心骨、定心丸,她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带领我们化解困难,赢得成功。”胡老师总是身体力行地教会我们做每件事,没有过多的言语,但行动早已说明一切。在护理科研原则与方法的课上,胡老师讲学术诚信问题,强调守住学术底线的重要性,在成为硕果累累的优秀研究者之前,胡老师首先要求我有原则有底线地去做学问、搞学术。立德明志,追求端正与踏实,才能拥抱真理。


精业奉献之花终身芬芳

“没有功成名就的终点,只有终身学习的信念”是胡老师带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做学术的人身上有一种无法替代的特质——纯朴。他们似乎不急于求证某件事,也不急于奔赴某个既定的终点。在我心里,胡老师就是这样的学者。她总是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学院、医院、某个调研的社区、照护机构。谈及科研问题,胡老师可以连坐三四个小时与我探讨。胡老师的时间总是排的很满,几乎每次组会之前,胡老师都是刚结束上一场的会议匆匆赶来,在组会上,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科研上的问题,胡老师在高强度的组会全程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并且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这种精业奉献的忘我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也相信胡老师期许着我成长为这样务实的人。“立德、明志、精业、奉献”的复旦护理人精神,胡老师以身作则,我定当传承。


胡老师主持复旦大学第九届全国护理研究生论坛


三、仰望所以成为,踌躇而后奔赴


致敬勤恳,努力作为

我把胡老师当作求学路上的一座灯塔,不断努力靠近着、理解着,这座灯塔很亮很远,可总有一些细小的事时时刻刻感动着我“今日,胡雁院长主持动员大会组织院系老师和学生为全校四校区师生核酸采样”...“图片中为胡雁院长带头上阵为我院学生们做核酸检测”...“胡老师来看望我们啦”...“胡老师每天都陪着我们一起核酸一起清点分发物资呢”...每天,透过手机屏幕,我都能看见胡老师在校园中忙碌的身影...这次疫情更是直观看到了护理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也在胡老师身上看到了护理人的使命与担当。疫情的乌云总会飘散,而在阳光万里的千千万万个平日里,我看到的是胡老师行走祖国大地,参与到以“红色+支持西部高等教育”之中,体验红色征程同时对口帮扶河西学院,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的,不管什么事,胡老师总是冲在最前面,不论是学术上开拓新的领域,还是在日常中完成繁杂的任务,我发自内心致敬胡老师的勤恳开拓,也必将努力作为。

胡老师到河西学院开展调研和深度交流


奔向辽阔,赴约未来

如果有机会成为一个厉害的大人,那么我希望是我的导师这样的人”,胡老师变成了我心中未来自己的缩影,我可能永远也超越不了我的老师,因为她是最努力、最忘我的。在校园里时,胡老师是引领、指导我的灯塔,走出校门时,胡老师又将会变成我的一面旗帜。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学科发展的内心忐忑,总是牵动着我的心绪,但我想,正是因为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胡老师的存在,一步步的引领,一次次的支持,让我在护理学这条大路上越走越坚定,走出美好和辽阔。

 

四、学生荐语

王园园:我的导师胡雁教授是一位人品贵重的优秀导师。她治学严谨、循循善诱,一步步带我走上了护理科研之路。作为一名离开学校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学习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是胡老师并没有因此对我失去信心,而是对我足够的包容。开学之初,胡老师就帮我一起制定了清晰的学习计划,以弥补我在方法学上的不足。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她给予我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也教给我成熟的临床研究思维。当我因课题开展不顺利而担心焦虑的时候,是胡老师的坚定而温柔的说:我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让灰头土脸的我重拾了科研的信心。研一的下学期,有幸参加了胡老师团队国自然课题的申请,让科研能力稚嫩的我有了像老师和优秀同盟学习的机会。虽然负责的工作不多,但是胡老师一句 “你的工作也很重要!”让我倍感温暖。印象中的胡老师特别忙碌,但她不会缺席每一次组会,不会省略每一次汇报。她给了我们学生最大的支持,却不求回报。这样一位好老师,让我们怎能不感谢她呢?

杨筱曼:师从胡老师已有一年的时间,这一年,解答了我先前的许多对于科研的疑惑,纠正了我的一些误区。这一年,我在生活上得到了胡老师的无数关怀,是感染新冠时每日的慰问,是平常里的处处为我考虑,我感受到了无价的尊重和在意。最让我欣喜的是,我从胡老师身上更加明确地看到了护理学科的未来,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未来,那就是成为老师一般的学者,这种信念如此坚定,一如当时坚定地选择来到复旦胡老师的师门。胡老师,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也将是我终生的榜样。我也会和老师一样,在护理学这条路上,坚定、快乐地走下去。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高兴且骄傲地说“我是胡老师的学生”。

王喆:十多年前,在我初入护理学院之际,胡雁老师已是学院的院长,彼时只知我们的院长留学归来,是当年为数不多的护理博士,有幸上了几节胡老师的课,被其专业水准深深震撼,伟岸形象在我心中逐渐树立。后来,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一帮同学呼啦啦赶公交去儿科医院,火急火燎上车,见到胡老师在公交车最后一排,想着怎么这么不巧,只能尴尬的回应胡老师的颔首微笑,一路上同学们不语,下车的时候胡老师问我们是不是实习,让我们加油。在后来的两个月的实习中,常常在公交车上遇到胡老师,耐心的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年少的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行业大牛也一直挤公交车还这么平易近人,当时没人给我答案,只是后来工作以后的我,每每想到此事,便不觉得做一个护士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胡老师都不好逸恶劳,我又如何算得上辛苦。十年后,我决定更上一层楼,考上了母校的研究生,这一次,胡老师成了我的导师!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和交流了,胡老师给了我不仅学业上的指导,也关怀我的生活,关心我的身体。十年,我从一个小护士逐渐成长,做了带教老师,做了专科护士,开始成为科室的中流砥柱,但在学校,在胡老师门下,我又感受到了十年前那种深深震撼,又做回学生,开始依赖导师,除了胡老师多了几根银发,多了几条皱纹,她好像依然还是那个公交车上给我们答疑解惑的,语重心长让我们加油的院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间好像走了,又好像回来了。

袁书琪:当别人问起“你的导师怎么样”的时候,“温暖、认真、负责、善良、真诚……”常常是我提到最多的词语,我会毫不吝啬地夸赞,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何其有幸能遇到胡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即使胡老师再忙,也会一直关心我们的生活、照顾我们的情绪,不管是在学习、科研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胡老师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令我最感到暖心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还正是大上海保卫战最艰苦的阶段,大家都处于兵荒马乱之时,寝室里没有足够的饮用水、物资供给未及时跟上、心理情绪较不稳定,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胡老师第一时间打来慰问电话,还送来了物资,帮助我们顺利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战疫前期。除了日常生活的关心,胡老师也是我科研路上重要的领路人,对于每一个研究项目、每一段研究过程、每一篇研究产出,都亲力亲为地指导,让我在科研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成长。“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何梦雪:胡老师以身作则、治学严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课题组里每篇文章都有她字斟句酌的修改,每项研究都有她严谨踏实的指导。硕士课题期间,我研究中一项内容是对国内干预性护理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得到了多达1000余项研究。烈日炎炎,胡老师带着我逐个核对、审核,不容得半点差错。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课题形成了我国唯一一个中英文护理干预性研究数据库,为循证护理的推广搭建了在线平台。求真务实、严谨治学、不懈追求真理,这是胡老师对自己、也是对每个学生一贯的要求。一位优秀的导师,不仅给我们提供学术上施展的平台,更如人间四月天,包容我们稚嫩的成长,润物细无声,亦师亦友。胡老师待人诚恳,从无疾言厉色,总是以正面鼓励为主。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术交流,胡老师不惜用仅有的科研经费支持我们参加国内外会议,并给与细致的指导,尽量扶持初出茅庐的我们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在专业的道路上前进哪怕一小步。

田茂婷:胡雁老师,是护理学院的院长,是多数专业课第一节的主讲老师,更是帮助我们探索出自我护理发展道路的好老师!她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带领我们认识护理之美,培养我们科学审慎地思考,鼓励我们打破常规解决问题。她总是能发现同学们的优秀之处给予肯定,也能在我们迷茫困顿之时给予指引。胡老师的每一次讲课,在提高我们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为我们日后的学习与科研提供着富有启发的视角和思路,教会我们扎根课本知识,感悟临床实践,关注全球的热点话题。在胡老师“润物细无声”的陪伴下,我们不断成长,认识了护理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树立了专业自信心和想要学好护理的决心,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张钰坤:胡老师带学生的指导风格是:作为老师重点不是要教给学生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以及希望学习什么,她为我提供一切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在胡老师课题组内做学术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自由度去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同时又能够得到组里老师和同学们大力的支持。胡老师作为我们护理领域的权威专家,她领导和教学并非是那种“一言堂”的风格,我们可以有充分的自由度,只要有充足的理论文献支持能够让老师信服。生活上,作为“导师”,三年时间内胡老师不单给予我们学术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困难和困扰我们都可以放心地和她分享,组里同学们都说胡老师是一位“十分接地气的’大佬’”。

李春雷: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胡雁教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胡雁老师不仅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启迪者,更是我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引路人。胡老师在讲课时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工作中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科研奥秘;生活中富有感染力,充满能量。其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风采都令我深深折服。学为人师,行为楷模,胡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灯塔,困惑心灵的指引者,不断助我突破学习瓶颈,完成既定目标,也启发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胡倩倩:短短一年的访学时间,胡雁老师饱满的工作热情、渊博的专业知识、优雅谦和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吸引并感染我,更成为我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指明灯。回首我与导师胡雁教授相处的点点滴滴,处处都是感动和折服。胡老师一直在科研上耐心地指导我,鼓励我,无论我问的问题多么简单,她都耐心地给我解答,而且总是尽可能地第一时间回复我。她经常白天要忙碌一天,几乎一点空隙都没有,但仍会记得要解答我的疑惑,她好像总有用不完的热情和精力,有时凌晨2点多能收到胡老师地回复邮件,早上6点多又见到她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办公室。我在胡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突破了自己的科研及写作瓶颈,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每每想到她牺牲自己吃午饭的时间、午休的时间和晚上休息的时间来解答我及学生们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就由衷地敬服和感动,甚至心疼。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