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何纳老师的第一印象,是新生入学第一课上,他将90余载学科发展史娓娓道来,讲述一代代公卫人响应国家号召,抗击血吸虫、艾滋、甲流、非典、新冠等传染病的故事,叩开了我与公卫初识的第一扇门。“公共卫生专业的目的是将疾病切断于源头,保护和改善公众健康,大家应该为成为一名公共卫生工作者而感到骄傲。”多年过去,他的话仍鞭辟入里,将公卫人“顶天立地”、服务人群的坚定信念根植在我心中,成为我笃志前行的力量。
何纳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公卫人不仅要掌握扎实基础和前沿理论,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群健康服务的情怀。他深耕艾滋病防治领域数十年,致力于改善国家乃至全球的艾滋病患者诊疗服务和生活质量。他是“卫戍健康”的不懈践行者,鼓舞了我心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奉献人群的坚定信念。他曾和我们提起苏德隆教授的故事,笑称做流行病学研究的人是“铁腿钢牙橡皮肚”,需要深入基层现场。疫情爆发以来,何纳老师始终坚守在上海防疫一线,作为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流调组负责人,指导“公卫战疫者”流调志愿服务队,将专业所学用于抗疫实战。在他的专业指导和鼓励下,公卫学子斗志昂扬,近200人参与其中,累计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超15000人次,志愿时长近2万小时,持续工作时间长达三月余。作为其中的一员,与同伴和老师们一起努力,让我在实战中建立专业自信,在思考中找到目标方向,在刻苦磨砺中收获成长。
何老师始终坚持“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他常常叮嘱我们“持之以恒,勤于思考”。每天早上七点,何老师办公室的灯就亮了,到深夜,我仍能收到他修改文章回复的邮件。在他的教诲中,我深刻明白,科学研究的规律决定了只有长时间在某个领域潜心钻研,才能真正成为具有高水平和创新精神的领军科研人才,真正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将来投身健康中国战略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打下基础。
何纳老师为人平易谦和,温暖细致,是我科研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中,他娓娓道来,为我指点迷津,课堂外,他亦师,亦父,亦友,总能让我从迷茫中豁然开朗。当我科研不顺,产生挫败感,他鼓励我“不要只看到结果,要相信在过程中不是一无所获的”。当我身体不适,不幸因病毒感染患上心肌炎时,他非常着急,不但亲自给我送药,还持续关心身体是否好转。何纳老师用专业精神和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的沉着和担当,在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期给予了我满满的安全感。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何老师立足本职,以满腔赤诚诲而不倦,以一颗丹心育才兴邦。“未来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在回首往事时一如今天这样地令人骄傲与自豪,更需要你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美德和品格,虚心求教,踏实工作,诚恳待人。”他的谆谆教诲为我点亮公卫初心,让我笃志前行。谢谢您,何纳老师,我会永远铭记您的教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您的期望,为公共卫生事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