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客户端:点赞!这名新疆青年医生在5000米海拔高原守护健康

作者:徐驭尧摄影:来源:发布时间:2023-10-18

阿力木江从未想过,自己能在平均海拔近5000米高原参与病人的救治——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援藏医疗队的成员,这位青年医生这半年来驻扎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成为一名守护高原人民的“安全卫士”。

仲巴县位于日喀则市最西侧,平均海拔近5000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含氧量和气压极低。在仲巴的多少个夜晚,寒冷、缺氧和失眠考验着阿力木江和援藏医疗队队员们坚持下去的意志,但每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高原的沉寂,大家依旧会打起精神,为高原人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小在新疆牧区长大的阿力木江,对同属牧区的仲巴县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医生,我希望尽自己所能,为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发展作贡献。”他说。

西藏的高原气象让阿力木江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新疆北部的人们也多以牧业为生计。“虽然因为海拔提高,多发疾病呈现不同,但是这里乡亲们总让我想起家乡父老,也让我对他们的健康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他感慨。

在西藏,阿力木江根据本地的需要,迅速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作为华山医院心内科骨干青年医生,他发现,仲巴县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原肺水肿等疾病高发,但药品种类、检测手段有限,治疗规范还需要提升。疾病的多样性和地域性,也让阿力木江迅速成了一名全科医生,努力为更多当地群众服务。

前不久,一名藏族老人来到仲巴县人民医院寻求救治——当时,阿力木江刚刚处理完一个脑出血的病人,医院的同事拿来了这位老人的基本情况,并询问阿力木江处理意见。

我个人判断,咱们医院可能无法开展救治。您看是否需要将这位病人转诊到日喀则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询问。

看着病人红肿的下肢,阿力木江判断:“病人应该患有下肢静脉血栓,此时转诊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风险——从仲巴县到日喀则市区有八九个小时的车程,如果路上病情发生变化,病人危险很大。我们应该先对病人进行进一步诊断,最好在本地开展救治。”随后,他带着当地医护人员对病人开展救治,实施检查后证实该患者左侧股静脉血栓栓塞,静脉回流已完全中断,与日喀则人民医院超声科陈坤主任视频会诊后,一致决定留院积极抗凝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院。,病人最终在仲巴县人民医院就转危为安。

除了本地群众,阿力木江还要面对许多不同的外地病例。仲巴县平均海拔高,不少初来当地的人员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当地医院不时会接诊此类患者。轻者头晕头痛,重症可能出现脑水肿、肺水肿等症状,一旦救治不及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为此,阿力木江和援藏队员、华山医院胸外科朱勇俊医生一起将急诊间的所有救治设备调试妥当,并对急诊间重新进行功能分区。就在这项工作完成后几天,医院就接诊到一位严重高原反应的患者,是一位来当地的打工人,工友早上起床发现他已陷入昏迷,赶紧将他送来医院。“当时患者已经出现了肺水肿,情况十分危急。我们立刻上了无创呼吸机,并且采用标准化治疗。经过紧急处理,患者的肺水肿逐步消散,人也恢复了意识,为后续转运做进一步治疗打下了基础。”这场和生命的赛跑,阿力木江至今仍历历在目,“能力所能及地帮到更多人,也是我参与援藏工作的意义所在。”

援藏期间,阿力木江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离开后,还能为当地留下什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阿力木江为临床医生们开展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推动了病房和门诊超声心动图检查项目的发展,优化急诊分区和救治流程,还向院方提交了关键药品填补目录。

年轻的急诊科主任旦增医生是阿力木江的徒弟,在阿力木江的悉心带教之下,旦增已经掌握了一些此前未曾掌握的新技术。“我带着旦增看了很多病人,对这些案例,旦增都很熟悉。”阿力木江说,“这些病例都是仲巴这样高海拔地区多发的,有了这些救治的经验,他今后面对类似的案例,就有了独立救治的能力。”

从小生活在新疆伊犁,长大后来到上海求学、工作,并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医生。在阿力木江看来,让老百姓感受到国家医疗发展带来的福利,是自己不懈的追求。到条件艰苦的仲巴县支援,磨练意志,挥洒青春,更是他自身作为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责任和义务。“我是为华山医院派出的第一名援藏的新疆籍医生,也是当地医院迎来的第一位支医的维吾尔族医生,我衷心地祝愿藏区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身体健康,扎西德勒!”阿力木江说。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季奕君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