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以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作为全国首个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高水平学科齐全的优势,努力优化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持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在今天(10月30日)举行的“2023上海医学论坛”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发布《比较研究视阈下复旦大学医学教育与学术影响力报告》(以下简称《影响力报告》)。《影响力报告》对复旦上医近年来在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通过基于事实的多维度分析,以及与同类医学院校的比较,深入剖析复旦上医的发展现状,为未来发展提供意见与建议。
《影响力报告》设计了基于教育和学术影响力的医学院校综合评价框架。其中,教育影响力包括“学科声誉、人才培养、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四个维度;学术影响力包括“学术产出、跨境科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与转化、社会影响力”四个维度。利用这一框架对各高校进行的评价发现,过去十年间我国顶尖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均得到很大提升,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复旦上医医学教育影响力表现卓越
近年来,复旦上医积极开展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全方位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学科声誉”方面,复旦上医有6个学科在QS生命科学和医学学科排行榜上进入全球前150名,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医学界》(www.yxj.org.cn)每年发布的中国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排行榜上,复旦上医连续五年位居榜首。在“人才培养”方面,复旦上医校友中产生了39位两院院士,在全国医学院校位居前列。在“师资力量”方面,2022年,我国医学领域共有556位科学家上榜“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其中38人来自复旦,在全国医学院校名列第一。在“教学资源”方面,复旦大学在每4年评选一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复旦上医领衔与参与成果奖各3项。2014年,复旦大学牵头申报的“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是我国医学院校近十年获评的唯一特等奖项。
复旦上医学术影响力多维度呈现
科研产出是学术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其相关指标是国际上衡量机构研究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参考。《影响力报告》在关注到机构科研产出规模的同时,更强调了科研产出对学界和社会的影响力。
在“学术产出”方面,复旦上医十年来有1272篇论文入选Scopus数据库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有267篇论文在《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柳叶刀》(The 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英国医学杂志》(BMJ)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等顶级期刊发表。在“跨境科研合作”方面,复旦上医十年来与世界知名机构建立广泛合作网络。其中,哈佛大学是复旦大学医学领域国际合作发文最多的伙伴机构,学科归一化引用因子(FWCI值)高达8.6,位居全国医学院校第一。在“产学研合作与转化”方面,复旦上医十年来产学合作发文总数1648篇,发文总数和占比在全国医学院校名列第一。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复旦上医学术成果十年来被全球政策文件引用5245次,平均引用率为千分之87.7,在全国医学院校名列前茅。
全球视角下的“大健康”科学发展
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本路径,医学研究是健康领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此次发布《影响力报告》是首次对高校医学教育和学术影响力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评估的全新探索和尝试,致力于积极构建着眼于内涵发展,符合学术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的医学院校综合评价框架。
《影响力报告》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医学教育要进一步主动服务大健康需求,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以及能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这与全球医学教育面临的培养能将“健康融入万策”的复合型高层次全周期健康维护人才的挑战一致。中国顶尖医学院校已经在人才培养与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到促进知识的跨界传播、以及影响公共卫生政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必将成为推动“大健康”理念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