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肿瘤填满整个胸腔,连平躺睡觉都成了奢侈,身负“巨型炸弹”的8岁女孩悦悦就这样艰难地度过了三年。多亏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医生,“重担”终于卸下。看到孩子生的希望被重新点燃,悦悦的父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18年,悦悦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的巨大肿瘤填满了胸腔,纵隔发生偏移。此后,父母带着悦悦辗转多地求医,均未果。得知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纵隔肿瘤方面诊疗经验丰富,悦悦的父母决定带她“最后一搏”。
“检查发现,巨大肿瘤不仅占据了患儿左侧全部胸腔,将腹部器官向下推移,还占据了整个纵隔区域,将心脏挤到右下胸腔,‘霸占’了一半右侧胸腔。”从医20余年,复旦儿科心胸外科副主任陈纲第一眼看到片子,就被这个巨大的肿瘤惊到了。
悦悦不能平卧的谜底也得以揭开,因为肿瘤的挤压,左肺完全失去功能,仅剩一小半右肺尚在努力工作,躺下后右肺会受到肿瘤进一步压迫并无法呼吸。严重的肺功能不足给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
“悦悦的肿瘤良性可能性很大,手术切除意义巨大,更何况这也是求生的唯一机会。”陈纲说,为了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心胸外科组织肿瘤外科、麻醉科、心外重症监护室、PICU、影像科等多学科会诊,最终制定了周密的麻醉和手术计划。“这是我接手过的最大胸腔肿瘤,任何操作都可能影响到患儿的心跳呼吸,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复旦儿科麻醉科主任周志坚团队精准麻醉,让悦悦左肺不张的同时,利用仅剩的些许右肺维持呼吸。因患儿无法平卧,从半卧位面罩给氧,诱导麻醉到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每一步都极其惊险。随着气管插管的顺利实施,呼吸机通气保证相对充足的潮气量,悦悦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逐渐降低至正常,也可平卧下来。
手术按计划进行,正中开胸后,在场医生倒吸一口凉气:肿瘤除了对正常组织的压迫推移外,还与肺门血管、腔静脉血管黏连紧密,肿瘤的滋养血管和静脉异常粗大,如果破裂出血,后果不堪设想。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陈纲耐心地一点点剥离肿瘤,历经4个多小时,终于将“巨型炸弹”完全拆除。
术后,悦悦被转到重症监护室精心照护,但次日撤离呼吸机后,却出现呼吸衰竭。陈纲第一时间联系复旦儿科胸外科学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丁建勇教授。“患儿左肺发育不良,存在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情况,需要监护室谨慎处理。”丁建勇说。
医护团队又面临一次新的挑战。经过复旦儿科心脏监护室主任宓亚平和护理团队近一周的呼吸管理和调整,最终成功为悦悦撤离了呼吸机,又经过一周的无创通气,悦悦回到了普通病房。
虽然一波三折,但手术效果良好。日前,悦悦顺利出院,不仅睡觉时可以躺平,还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活动。“出院前复查胸部CT显示,已没有肿瘤的压迫,悦悦发育不良的左肺正在长大。”陈纲很欣慰,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悦悦所患的是良性脂肪母细胞瘤,一切都在向好,医院也将定期随访,关注悦悦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