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江湾校区,围绕“深化医工、医理交叉融合,以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的主题,开展实地研学和交流研讨。与会同志参观了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医理、医工交叉融合深入交流研讨,共商发挥综合型大学学科优势、促进医学学科创新发展之策。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作主题发言。校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主持会议并讲话。
这次集体学习是复旦上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一次创新尝试,主动走进理工科集聚的江湾校区,加强医科与生命学科及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学习现代科技前沿知识,了解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领导医学学科创新发展的能力。
金力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核心,作为创新策源地,要深化自我改革,推动三大要素有机融合,持续释放协同创新的“耦合效应”。要走好复合型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促进医工、医理学科交叉融合,统筹人才培养项目和学位点前瞻性布局与自主设置,加快形成一流医学教育体系。要激发基础研究源动力,强化基础研究核心任务同国家和上海战略对接,不断优化学校学科专业、科研组织、人才培养和内部治理结构,扎实积累,奋力一跳,在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新征程中打头阵、当尖兵。要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充分依托学校整体的优势学科力量,凝练聚焦重点,加大重大前沿研究方向的前瞻布局与有组织协同攻关,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国内外领先的交叉研究领域方向,实现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落地。要注重把握科学智能战略机遇,发挥科学智能在“新医科”建设中的加速器作用,建立以科学智能激发“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模式,带动医教研范式变革和产教融合。
袁正宏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学科交叉融合,为高等教育学科创新和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就以学科交叉融合统筹加快医学学科版块高质量发展问题,袁正宏强调,要以拓宽学科视角推动观念变革,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解放科学研究的想象力,打破壁垒,推动“四新学科”建设携手同行。要以强化前沿布局推动动力变革,将自发演化和有为创新相结合,以重大优势特色及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方向并线发力,牵引医学院加速迈向全面一流、世界顶尖的步伐。要以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效率变革,打造更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加强人才、资源、知识充分流动融合的顶层设计,夯实师资力量,强化平台支撑,优化评价机制,打通交叉学科群和科技创新链条,强有力服务和支撑“第一个复旦”和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研讨会上,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颜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鲁伯埙,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嘉漪和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教授周平红作专题分享。
如何解决当前科研普遍面临的数据冗余大、小样本高质量数据稀缺两大难题?“融合医疗知识的AIGC作为“新引擎”将开启新的医工融合研究范式。”颜波以实验室团队研究和产业应用为例,介绍了通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大模型的孪生能力、编辑能力和衍生能力将数据浓缩再生,从而减少数据总量、均衡样本分布,实现降本增效等内容。
“我们希望为病人提供更方便、副作用更小、更有效的小分子药物,清除引起神经退行的蛋白,从而实现治疗作用。”鲁伯埙介绍了目前团队在攻克‘不可成药’靶点方面的突破性尝试,并表示未来将在新的疾病机制或干预靶点发现、新的化合物降解技术和已有靶点的干预和临床前研究方面深入开展交叉学科合作。
聚焦视觉系统疾病的临床需求,张嘉漪分享了团队在人工视网膜修复视觉的跨学科合作和交叉融合探索的实践案例,未来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化人工视网膜,通过“自主器件+神经机制”的智能化类视网膜的创新帮助失明患者从“看得见光”到真正恢复视力。
周平红从破解内镜活检及时诊断的困境问题入手,以受激拉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开创了内镜快速组织学智能诊断的新模式。周平红团队未来将立足学科交叉融合,重点向两个领域突破,一是实现仪器的小型化,持续缩短临床应用的距离;另一方面,实现分类模型的细化,为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在点评时表示,要发挥进一步发挥学校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在科研管理方面协同发力,加大原创性、关键性研究成果推广,争取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打造医理、医工交叉融合的良性生态。
会前,中心组成员一行前往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考察,了解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进展,重点关注与医学学科、生物医药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现状与重大成果等情况。
上海医学院党政领导,各院所平台和附属医院有关负责同志,机关部处负责同志参加研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同志,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材料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系、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理工科相关院系平台负责同志受邀参加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