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唯爱天使”高校医学生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举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携手普陀区利群医院开启“唯爱天使”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长程娌、副部长于专宗,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来小彬,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利群医院党总支书记吴玉苗,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利群医院副院长吴颖,利群医院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成员及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志愿者代表出席活动。
吴玉苗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生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她回顾了“唯爱天使”高校医学生安宁疗护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初心与启动背景,安宁疗护服务是生命最后一公里的守护,医学生志愿者进入安宁疗护服务,也可以说是一次特殊的生命教育。此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利群医院项目共建,在这样的合作与实践中,共同推进安宁疗护与生命教育的发展。
程娌表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作为“唯爱天使”高校医学生安宁疗护志愿服务项目五所高校之一,与利群医院形成一对一结对,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延伸,希望医学生们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同时坚定职业理想,提升人文素养,更好地践行“为人群服务 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和医学生誓言。
吴颖详细介绍了利群医院安宁疗护发展历程,同时分享了利群医院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果。她表示医学生作为强大的安宁疗护志愿者储备力量,使患者和家属能够获得更专业的倾听、陪伴和心理疏导,在服务过程中更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提升安宁疗护志愿服务能级。
程娌与吴玉苗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协议。“唯爱天使”高校医学生安宁疗护志愿服务项目在利群医院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11位来自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生志愿者们,走进了安宁疗护病区,正式开启了志愿服务之旅。
在服务开始前,为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团队的凝聚力,加强医学生志愿者与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利群医院医务社工王婷带领大家进行破冰游戏“心有千千结”,现场气氛活跃,每个人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温暖。随后,宣传科(社工部)副科长周家楠为医学生志愿者开展了题为《如何有效陪伴》的岗前培训,分享如何建立关系、如何更好地沟通等服务技巧。
在进入病房前,志愿者们分为三组,认真了解了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倾听和陪伴。在安宁团队的带领下分别走进了病房,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为安宁病区带来了蓬勃力量和活力。医学生志愿者们与患者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愿望。有的患者愿意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的则喜欢聊一些平常的话题,而志愿者们总是用微笑和耐心去回应,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新疆籍志愿者约提库尔自小就立志从医救死扶伤,此次加入安宁疗护志愿者队伍让他对于将来的职业理想更加坚定。恰巧来自新疆的王阿姨因患直肠癌晚期入住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病区。“阿姨您想家了吗?想念家乡的美食了吗?家乡的哈密瓜又甜又便宜!”一句句关心的问候,亲切而熟悉的家乡话,瞬间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和感情,让患者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温暖。
服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回到活动室,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与感悟,分享在服务过程中的感动和欢乐,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思考。来自21级基础医学的常树艳分享到,“患者对我说:‘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让我也收获了人生智慧,学会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23级护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张思婷说,“帮助临终患者度过最后的生命时刻,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同时也是提醒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主动分享了第一次参加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独特体会,既有共性共鸣内容,也有个人化的体验和思考;吴玉飞向带教社工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发挥表示感谢,肯定了志愿者们克服初次安宁疗护服务面临的焦虑和忐忑不安,勇敢踏出了第一步;希望大家调整好心态,特别是面对突发的挑战与变化时学着随机应变,并享受服务的过程,多学习、勤思考,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携手利群医院开启“唯爱天使”高校医学生安宁疗护志愿服务新篇章,发挥具有医学背景和人文素养的高校医护学生储备力量,深入安宁疗护临床一线,为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以及家属提供高质量、有温度的服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生志愿者们将用倾听与陪伴,搭建起“爱”的桥梁,用实践传递爱的温度,让生命因关爱更美好!
22级预防医学本科生段雨鑫:我通过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活,就与患者爷爷聊了起来,我想临终患者往往十分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倾听和陪伴,我希望帮助他们感受到温暖。谈及家人,爷爷总是充满自豪与温情,无论是介绍年轻有为的儿媳还是两个可爱的孙女,我们都能感受到叔叔对家人的关心与思念。这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安宁关怀的意义不只在于患者,更是用每个志愿者的真心和爱温暖着患者背后的整个家庭。
23级神经生物学博士研究生郭芸珲:通过这次实践,我终于理解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内涵。往往卧床不起的患者会有强烈的失能感,情绪也会为此变得低落甚至是暴躁,我们要接纳患者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我想,以后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会用耐心和善意对待每一位患者。
23级药学专业本科生李思诺:初入病房既紧张又兴奋,感觉我高二当时看的《少年派》电视剧里神圣的工作照进现实。但是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有关于地域、文化和工作相关经验,对我来说话题有一点难以开启,但是从小约同学身上学习到了好多开启话匣子的方法,当然共同语言还是需要我先深入了解当地环境背景再逐步探索,如果很难做一个健谈者,那我就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和忠实的陪伴者!
2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余叶:这次我们服务的阿姨是居住在新疆那边,由于我从来没有去过新疆也不太了解那边的风土人情,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是有些茫然的,不知道和阿姨聊些什么。社工老师,小约学长和与我们一同去的老师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们与阿姨交谈新疆的美食,风情还有历史等等;尤其是在谈到阿姨的工作时,社工老师还提供了良好的情绪价值,一直在说“哇 好厉害”这种,充分肯定了阿姨在工作上的付出。她们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经过第一次志愿服务,我学到了很多,期待下次的活动!
22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高一翔:虽然安宁疗护的第一次志愿服务就遇到了病人因故拒绝、方言听不懂等问题,但我依旧受益匪浅。在与之后展开服务的邵奶奶的交流过程中,虽然我们的出现可能让邵奶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但她依旧敞开心扉,与我们志愿者和医院员工交谈甚欢。邵奶奶在交流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主动发话的一方,丝毫没有让第一次参与服务的我们遇到尴尬或无话可说的困境。同时我也从邵奶奶的言语中感到她对于在利群医院的生活的满意和欣慰,她不止一次强调自己生活得很开心,在这里能感受到员工对她的爱,还对利群医院及其员工赞不绝口。我也从邵奶奶的言语和神情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她的满足和感激,我也对之后即将展开的后续服务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病人,给他们带来爱和温暖。
1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曾爽:本次的志愿服务,我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听不懂上海话,使得沟通需要社工老师的帮助,但随着服务的进行,我深切感受到患者是孤独的,每天面对同样的人和事,而我们围绕在他们床前,每一次点头、微笑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陪伴。同时眼神交流也是一种方式,我能够感受到患者目光中蕴含的欢喜,也努力通过持续的关注去回应她的表达、去传达自己的关心,我相信这是目前状况下最好的沟通方式,未来我也会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希望将来能好好听听他们的故事。
23级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束玉茹:第一次进行安宁疗护志愿服务,自己还不能很好很自然地进行沟通交流,对于一个话题不能深入了解,要向医院的老师多学习。因为该病人较积极乐观,性格较好,也能讲普通话,所以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陪伴聊天似乎真的可以让病人的心情变好,他的病房中三个人,其他两个都有家属陪伴,他自己是一个人,但是和病房其他的家属都相处的很好,其他的家属也都鼓励他说他快出院了,又一次被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良感动。给病人拍照的时候,病人似乎很开心,病人笑起来很帅,有一瞬间我在想,这么积极乐观这么好的人,就要因为癌症去世,差点没控制住要流眼泪。此次的服务经历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学到了技巧和方法,学到了真诚和关爱,希望下次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