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让两门大课不同凡响!复旦召开分党委书记(扩大)会,推进思政大课、“AI大课”建设

作者:赵天润摄影:戚心茹、姚桐来源:校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5-10

5月10日下午,复旦大学以分党委书记(扩大)会议形式召开全校课程建设专题推进会,推进“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建设,部署AI课程体系建设与AI+教育模式改革(简称“AI大课”)。

采用分党委书记扩大会形式,部署推进两门大课建设,一方面强调学校党建要保障中心任务落实,学校各级党组织支撑立德树人、服务课程建设,义不容辞;另一方面,两门大课都事关办学根本的体系建设、系统工程,必须党政齐心、上下协力、全校齐动员。

如何让两门大课不同凡响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动员讲话时表示,今年是教育教学质量年。质量年能不能见实效,很大程度上看思政大课、“AI大课的建设成效。

两门大课领域各有不同,但其本质是两个新的教育教学体系。思政大课要发挥铸魂育人、学生成长的基座功能,AI大课要成为全校科学智能创新生态建设基座,为上海乃至全国人工智能科技革命作出复旦最基础、最根本的贡献。两门大课的共同特点是融合开放,必须坚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指导原则,融合立德与树人,推动AI与各学科双向奔赴。大课建设的本质是改革,塑造教与学的新形态,推进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改革,将对复旦的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两门大课如何上?既要“大课大上”显格局。思政大课要紧扣“国之大者”;AI大课要让科学智能成为复旦迈向世界顶尖的发动机,让AI课程体系成为全校AI生态建设的发动机,让复旦成为全市AIAI+人才培养的发动机。也要大课小上见精微。思政大课小在随物赋形,上好小班讨论课,当好学生引路人;AI 大课小在全面渗透,最终实现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专业。要坚持乙方心态”“乐高思维,打赢这场高质量、高效率的会战。

校长金力布置了AI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他表示,落实教育部、上海市最新要求,学校成立“AI大课建设团队,制定大课建设方案,并以分党委书记扩大会的形式作专题部署,充分体现党政齐心、全校动员、全力以赴的决心。要深刻把握“AI大课建设的战略性紧迫性,构建复旦特色的AI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举全校之力系统落实“AI大课建设任务。复旦未来一个时期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科学智能将赋予我们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全校要抓住机遇、共同奋斗,实现创新能力和能级的新突破。

“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备课组组长徐雷作工作报告,他介绍了思政大课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安排。思政大课院系代表作交流发言。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周虎,党委常委、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思政大课、AI大课建设团队成员,相关部门、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各院系教学、学工负责人,部分思政大课授课教师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同时在枫林校区设分会场。

如何推进大课?思政大课的经验案例来了

  大课怎么上?自35日,褚君浩院士首讲“强国之路”思政大课以来,在过去的两个多月,“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已由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家主讲完成14次专题大课;180余名国家级人才完成首次小班讨论课,180余名书院新生导师完成第2次小班讨论课,120余名带教老师将组织第3次小班讨论课;3700多名2023级本科生本学期分别前往134个有深度、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基地。

徐雷把“思政大课”建设的经验概括为4点:一是党政高度重视,建立思政大课工作组织体系,集体讨论备课;二是结合学科特点形成教案,集体准备统一课件;三是一体化设计,讨论课之间有效衔接;四是创新小班讨论课教学方法。

名家上专题大课,让学生共鸣与共情

3月5日,褚君浩在正大体育馆为全校3700多名本科生开讲第一课。在没有先例可参考的情况下,“材料科学系当时其实压力挺大”,系党委书记于瀛分享专题大课幕后时说。但系党政班子迅速组建备课组,与院士共同推进课程筹备。在专题备课会前,褚君浩刚做完眼科手术,仍在备课会上介绍准备的300多页PPT。通过三次集体备课会和一次现场试讲,在材料科学系与学校各部门共同协作下,最终,一场饱含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与学生共鸣的思政大课呈现在师生面前。

“正确的导向、时代的声音以及学术理论的方式是思政大课能够取得成效的三大要素。”思政大课文科大类首场专题大课主讲人、文科资深教授吴晓明建议,思政大课在课程设计上可根据复旦学生的特点、培养目标、时代特征和国家战略,邀请更多具有开阔视野的实践家、设计家、组织者和领导者进行前沿领域报告分享。

名家上思政专题大课,回应学生对现实和未来的迷茫,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索,14场专题大课倾听学生,获得好评。

小班讨论课,让学生成为主角

在化学系教授、小班讨论课主讲教师周鸣飞看来,讨论课上学生是主角。为激发学生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学院设计讨论提纲,安排较多时间的师生互动环节,根据教学方案合理安排任课教师。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验证、总结思考的闭环,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及早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科学地制订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计划。

法学院教授赵立行表示,思政研讨课需建构研讨问题与总主题的逻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思政和专业的关联;要对研讨问题进行分解,与学生专业知识衔接;在教学方式上要“去中心化”,教师担任主持人和平等参与者,学生提供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抑制讲课的冲动,充分肯定学生的表达,通过追问达成观点认同,提高研讨效度;最后进行研讨主题向总主题的逻辑回溯,让学生形成真实鲜活的课程思政新体悟。

现场教学,让学生浸润式感知“国之大者”

从全校一门课,到全社会上一门课,5月7日,已有87个小班同学参加了思政大课现场教学。

学生在上海疾控中心现场,切实感受到小班讨论课中提到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光明乳业,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有了直观认识……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介绍,行业导师带领学生走入一线,看装备、看一流、看风范、看情怀,看“国之大者”,看国企担当,体会“北坡精神”,树立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志向,取得教学实效。

经济学院调动全院力量,已为近300名本科生建设12个教学基地。“书记院长齐上阵。学院7个教师支部的支部书记和支委全部报名参加基地实践。”学院副书记高舒介绍。学生跟随专家,在上海市税务局了解税收现代化,在虹口区智慧办税大厅,感受智慧办税、进行岗位体验,走进“上海人民身边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了解金融服务的政治性、人民性,收获满满。

按照思政大课“学思践悟”四个环节的设计,本学期“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完成“思”阶段,将在下学期同时进入面向大二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的“践”阶段、面向大一新生“学”阶段。

以思政大课带动教育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通过从全校一门课到全社会一门课的创新组织,最大化利用教育资源,从“学会学”到“学会问”到“学会做”的创新教法,让学生成长为有理论深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国“行动派”

制图:实习编辑:温从键责任编辑:李雪娇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