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

思政大课丨在强基固本中推动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丁浩东 金嘉怡摄影:来源:基础医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0

编者按: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给复旦师生回信“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的谆谆教诲,贯彻校党委“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工作部署,学校围绕学生立德成才规律,汇聚配置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主要载体,让名家上思政课,回应学生需求,帮助学生思考学习之境、探索学科之用、激发学人之责。通过让学生经历“学”“思”“践”“悟”四个环节,花两年时间发现、关注和尝试解决一个面向新征程的现实问题,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思考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成为强国的“行动派”。复旦上医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医学院各院系推进“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的育人实效。

基础医学是医学之基,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基础医学院以“在强基固本中推动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充分利用三次小班讨论课和现场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关注现实难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基础医学院2023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班的思政大课课堂,看看同学们如何通过小班讨论、现场教学思考医学生使命担当、坚定信念。

科学研究与医学人文结合 思考医学生使命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结合医疗模式变革,当代医学生应如何认识医学学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医学生如何看待伦理、法学和医患关系?医学生要培养自己哪些品格和能力?第一次小班讨论课围绕 “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及防治的瓶颈、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未来医学人的使命担当等话题展开,引导医学生们思考这些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跟国际齐平,在此基础上就完全可以实现一个超越,这就是我们的使命。”第六教学楼204教室中,汤其群教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进展,与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们讨论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关系,并就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和医学生的使命担当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科生应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如何在本科阶段培养好奇心和执行力?”“医学生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培养医学人文素养?”同学们积极向汤老师提问,汤老师也对大家的困惑一一作出解答。

汤其群教授在第一次讨论课上授课

在宋吉源同学看来,“汤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领悟到了身为一名‘有温度的医学生’所肩负的使命。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需要我们在有精湛医学知识技术的同时深刻理解社会,用一颗充满温情的好奇心去治愈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从国家战略出发 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对研究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基于第一次小班讨论课后的感悟和收获,围绕医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问题,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热点,书院导师们领讲了第二次讨论课,引导同学们从国家战略出发思考自己的定位和使命,思考、探讨如何在“强国之路”目标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只有针对人群的需求,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打开创新思路,才能提出更好的方案。杨云龙教授通过介绍对电力供应有阻碍的国家、地区的体液检测需要采用非电力的简易、低成本的设备进行这一案例,启发同学们要看到更多人群的需求,并为之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讨论课上,杨老师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了相应建议和专业指导。

第二次讨论课中,杨云龙老师引导同学们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因为是小班讨论课,老师会让每个同学都发言,这也鼓励我们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老师会耐心地倾听每位同学关于做研究的看法和设想,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开拓了医学生看待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让我受益匪浅!”张蕴心同学说。

切实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第三次讨论课上,米热依古丽老师说:“我们最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是如何基于前两次课程对问题的思考将研究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项目书,并确保这些项目能够真正落地实施。”

课程围绕社会实践项目的设计、管理和执行等方面,学习优秀社会实践案例,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深入探讨实践项目主题选定,实践项目的各个步骤、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和项目方案的设计等问题。

第三次讨论课中,米热依古丽老师倾听同学们的实践项目初步设想

这堂讨论课的实操性让冯霖同学印象深刻。“这次讨论课帮助我了解了如何开展一个实践项目,我现在对自己在低年级就能开展项目充满了信心。”同学们不仅能收获关于实践的理论知识,还能增长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第三次讨论课现场

现场感受业界技术创新发展 学思践悟,坚定信念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基础医学领域发展的了解,现场教学环节,基础医学院还带领同学们走进复星诊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讲人以“诊断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对诊断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

复星诊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分子及POCT研发部负责人、复旦大学校友夏懿讲到:01的创新,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石,更应培养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能够让我们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形成综合的解决问题策略。

同学们现场参观复星诊断

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复星诊断的公司展厅、仪器研发中心和试剂研发中心,深入地了解何为IVD行业,了解我国诊断技术发展历程、耀眼成绩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学们还亲身体验了最新的诊断技术,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次现场教学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基础医学的认识,也更坚定了他们投身医学事业的决心。

基础医学院思政大课以18个小班的形式平行开展,覆盖来自基础医学、法医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等五个专业的431名学生。为了更好地衔接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授课质量,基础医学院还建立了思政大课导师工作群,认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同时要求同一班次不同环节的任课教师通过对于前序环节的现场听课、课件学习等方式确保授课的有效贯通。

第一次讨论课邀请汤其群、黄志力等4位来自基础研究,钦伦秀、邵志敏、李华伟、刘月华等14位来自临床一线的国家级人才授课,分享他们在个人学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社会关切现实和医学前沿问题的思考。第二次讨论课也同样由分别来自基础和临床的18位克卿书院导师带教,引导同学们在“强国之路”目标中探索未来研究方向,并加强选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性。11名来自基础医学院、校团委、机关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青年教师组成的第三次小班讨论课的教学团队,研究学习了前两个环节的授课内容后,以“怎样的实践选题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选题?实践方案的撰写以及该如何确保方案有效落实?”等问题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组为第三次讨论课备课中

在现场教学实践基地的遴选过程中,基础医学院积极联络发动校友、社会各界等多方资源,最终确定涵盖知名医药公司、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3家基地,帮助学生在各类现场教学场景中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的形势、任务和挑战,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制图:实习编辑:温从键责任编辑: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