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辉团队科研成果三年六登《科学》
未来医学的“核爆点”在哪里?在交叉地带!无论是脑机接口,还是再生医学、基因编辑,计算机、工程、材料与医学跨界相遇,引发着科学世界的无限遐想。这一期待,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已有现实新场景。
5月25日,在协同学校生物医学研究院、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各附属医院特色优势力量的基础上,复旦大学医学遗传研究院揭牌成立,探索建立全国首个联合医院的医学遗传学学科体系。让交叉融合成为新医科发展的源泉,这是复旦上医突围“新医科”的探索之一。
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正式纳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简称“三方共建托管”)五周年。2018年12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支持复旦大学率先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综合性大学办医学院新路。2019年6月,新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领导班子组建完成。
五年来,复旦上医奋力闯新路、开新局,“双一流”建设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简称“高地大”)的优势叠加效应显现,科研成果“高质高产”服务生物医药产业与人群健康事业。
从“书架”到“货架”,打造创新策源生态链
近日,“枫林科技沙龙”走进衢州复旦研究院、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围绕新药研发、体外诊断前沿技术开展路演。拿起话筒的路演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者,而是来自复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金山医院等的科研人员、医务人员。
“枫林科技沙龙”成为复旦医科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每期沙龙后,都有路演项目获得投融资,与药企或园区对接。”有医生说,每月一期的沙龙是他们创新项目的“试金台”。成立一年多来,“枫林科技沙龙”已成为复旦医科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由这里走出实验室。
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首先要有“前端”发力。
鼓励聚焦原始创新、自由探索,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带来了科研成果的“高质高产”。过去一年,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罗敏、卢智刚、高海团队,许杰团队分别发现肿瘤免疫治疗的全新靶点,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突破;中山医院李小英、陈颖团队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强化学习算法,自主研发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胰岛素决策算法;2023年底,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肿瘤医院徐彦辉团队的成果登上《科学》杂志,围绕基因转录调控领域,徐彦辉团队三年六登《科学》。
2019年至2023年,复旦上医作为第一单位牵头发表高水平论文(CNSNEL)20余篇,获各类科技奖励34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21年,复旦上医共10个项目入选上海“基础研究特区”制度创新试点。
创新源头发力的同时,也要“后端”给力。五年来,复旦上医持续探索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策源生态链,在新药创制方面,有组织地开展科研攻关,签署11项合同金额超亿元的专利许可转让项目;畅通医工结合路径,“中山-联影”模式成功研发国产尖端影像设备,打破进口依赖格局。
五年中,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衢州复旦研究院等相继落地,丰富着生物医药创新策源生态链的元素与活力。“希望校地双方携手,走出一条任务牵引、需求导向、产学研联动的协同融合之路。”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说。
从“垂直”到“交叉”,激发新医科融合创新活力
不论综合性大学,还是医学院,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三方共建托管以来,依托“双一流”和“高地大”双轮驱动,复旦上医的医科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由“垂直”到“交叉”的学科融合之势,正在复旦上医形成。
锚定新药创制突破点,复旦上医加快推动药学学科优势整合和成果转化,获批共建“克服递药屏障高端制剂”全国重点实验室,产生了一批亿元级重大转化成果,新药创制产业学院获批成为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组建三年多的上海市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研究院正全力加强对新发重大传染病的全链式研究,在病原体发现鉴定和致病机制、疫苗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多项原始创新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成果。
五年中,生殖与发育研究院、智能医学研究院等一批实体运行科研机构应运而生。今年,一批新的交叉融合研究机构成立。4月13日,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成立,集聚法医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医理工文协同研究的新载体。
附属医院也是复旦上医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临床医学学科发展方面,复旦持续推进学科组织架构优化和临床医学交叉融合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管理体系建设。五年来,临床研究硕果累累,全球首个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首例IRF4基因缺陷病(罕见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等多项交叉融合成果登上国际顶尖期刊,给生命带来全新曙光。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表示,“成绩单”背后更有新期待,依托三方共建托管的机遇,复旦上医更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的紧密结合,敢闯“无路之路”、敢答“时代之问”、敢挑“改革之梁”,奋力探新路、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