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服务人群践初心,奋斗强国启新程。这个暑假,迈入“而立之年”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又一次集结出征。自1994年成立以来,博医团沿承先辈足迹,接力服务30载,坚持前往“老少边穷”地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大型义诊、送医入户、科普宣教等方式提供医疗志愿服务。
7月4日起,200多名复旦上医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家志愿者和博士生志愿者组成的10余支医疗志愿服务团队陆续启程。“复旦上医”微信公众号将记录他们这“医”路服务人群的足迹,第十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申情无限,大爱兴疆。8月5日至8月9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开展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活动。这也是博医团成立三十周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收官站”。新疆线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组织,来自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援疆医生共同参与。围绕当地百姓及基层医院的实际需求,一支涵盖普外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骨科、运动医学科、皮肤科、感染科、神经内科、心内科、耳鼻喉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科室专家志愿者和博士生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深入南疆重镇喀什地区,通过大型义诊、送医入户、科普宣教等多种方式为当地群众带去优质医疗服务。
义诊步履不停 践行医者仁心
8月6日,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举行的复旦大学2024喀什健康行活动上,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宣布博医团喀什地区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并为博医团志愿者代表授旗。
“博医团是复旦上医具有示范性、传承性的优秀团队,今年是博医团的‘而立之年’,把喀什站作为此次博医团志愿者服务的最后一站,不仅为博医团三十周年画上完美句号,更开启了上医人接力书写红色故事的新篇章。”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并表示,聚焦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复旦上医人将用实际行动继续践行医者仁心。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继明等参加新疆线有关活动。
8月6日至8日,博医团在喀什二院、喀什市人民医院、喀什市疏附县人民医院先后开展三场义诊活动。
上海医疗援疆持续多年,在喀什已有良好的口碑。本次博医团前往当地开展义诊活动,取得了热烈反响。在义诊现场,不乏居民一早便带着厚厚的病历档案,为得到上海医生更专业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辗转几趟班车从偏远的乡镇赶来。也有许多附近居民带着孩子、老人全家出动,向博医团队员们咨询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正谊实践队的维吾尔族学生志愿者们也全程参与了博医团在喀什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部分少数民族患者更好地与队员们沟通。
维吾尔族环卫工人塔吉古丽(化名)正好负责喀什二院所在的片区,前一天,她看到义诊现场正在布置。第二天,她和她的工友们结束工作后,连工作服都来不及换,穿着一身橙色的马甲,赶忙带着病历资料到喀什二院排队。七年前,她在当地医院做过跟腱手术,本来已经治愈,但这些天,动过手术的地方连带着左腿膝盖下方时不时疼痛,令她难以忍受。在义诊之前,她已经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但好转并不明显。
华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陈飞雁仔细翻阅了塔吉古丽的检查报告,给出了下一步的治疗建议。她听不懂汉语,现场有当地医院的导诊、熟悉维语的医生进行翻译。“本地医生建议我休养,或者用针灸治疗,那样疗效太慢了,这次义诊,上海医生给了三个药方,七年前我也是用了药好起来的,我觉得他们很可靠。”
看诊结束,不少当地居民追问工作人员:“你们上海的博医团在这里待多久?下次再来是什么时候?”一位接受义诊的市民表示,博医团的医生态度好、技术好,对他们很信任。“二院是上海对口帮扶,也是三甲医院。”她早就听闻,喀什二院长期有上海援疆医生门诊,这次博医团的到来也让她感到兴奋:“我们找上海专家看病更方便了”。
在喀什市人民医院,博医团队员们深入门诊一线进行义诊。在医院皮肤科门诊,一位浑身皮肤发黑的患者前来求助,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成锋一眼就看出,这是在较为少见的一种色素病——瑞尔黑变病。瑞尔黑变病在当地治疗手段有限,凭借在华山医院皮肤科的色素病专病多年的临床经验,张成锋当场对该患者进行了诊断,给出了治疗方案,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后续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在疏附县人民义诊现场,中山医院心内科医生、喀什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援疆专家陈庆兴面前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两小时的义诊活动接近尾声,仍有不少居民排队咨询,陈庆兴一直坚持到看完最后一位才离开。受生活习惯影响,当地心血管疾病高发,在日常工作中,陈庆兴的心内科诊区“加班加点”是常事,“有好几个病人就是看完之后就哭了,眼泪汪汪的握着我的手”,这也让陈庆兴深受触动。
“老百姓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些知识还很薄弱,像高血压等问题排查和控制不到位的病人比例不少,这对我们来说始终是个冲击,也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陈庆兴说。
华山医院消化科博士生赵彧青发现,前来咨询的居民大部分都没有体检的习惯,“或者也不怎么看病,一直自己扛着,所以来的人很多都没有任何检查报告,只有一个主诉”,有病人向她坦白自己的经济困难。
赵彧青感慨:“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深刻理解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这也提示我们,在当地进行诊疗时要多为患者考虑一些,不仅仅是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还要综合他们的社会经济条件给出适用的方案。”
博医团入户来 “疆”爱送到家
在喀什市疏附县托克扎克镇,博医团一行跟随当地基层医生的引导,背起药箱,拿起听诊器,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为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送医上门。在走访过程中,博医团成员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服务,并给予病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
6岁的男童麦麦提(化名)出生时便罹患脑瘫,博医团专家及志愿者在家中见到了他。麦麦提的母亲多地求医,他们在7月曾远赴广东,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在与专家的沟通中,这位母亲显得格外焦急。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援疆专家王子高在查阅了麦麦提的病历资料后,明确目前的治疗方向正确,“建议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得到准确的答案,这位母亲拧着的眉头才顿时舒展开来,仿佛看到康复的曙光。博医团一行将要离去时,坐在玩具车上的麦麦提向师生们挥手道别,这也让队员们内心充满了感动。
在喀什市古城社区送医入户时,陈飞雁结合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和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关病史,以娴熟的手法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骨科疾病讲究‘阶梯治疗’,但这里的老人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或没有及时看病,错过早期介入。”观察到患者病情已到中重度,陈飞雁为患者详细分析情况,提出下一步治疗方案。队员们临走时,老人虽行动不便仍坚持拖着身体,送别队员们,以示感谢。
此次喀什之行,是陈飞雁第5次参加博医团志愿服务。“这些经历让我直观感受到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的现实情况。我想把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方法带到这些地区,推动医疗均质化发展。”
队员们遇到了一位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这位老人对医嘱展现出了极高的依从性——他能够清晰地记得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和精确剂量,甚至将这些药物整理得井井有条。但由于病情变化,某些药物已不再需要使用或需要调整用量,病人却仍然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服药。
这当场引发了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万伟国的思考:患者本身毕竟不具备医疗知识,尽管老人得到的诊断和用药都是准确的,但是否能够得到更加规范化的,或者是更加可持续性的慢病长程化的管理呢?他随即交代基层医生,应该对这类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依据患者情况,对药量进行调整。
同行的华山医院皮肤科博士生朱以健将相关建议一一记录在便签上,交给同行的社区医生。“通过这次送医入户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走进患者家中,亲眼目睹、亲耳倾听他们的需求与困境,让我们这群正处于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医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和基层医疗的现状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朱以健说。
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华山医院普外科博士生张钊遇到了一位困扰于膝关节疼痛的老年女性。她曾求助于药物、关节腔注射等治疗方法,起初疗效尚可,随着时间推移,疗效变差。张钊观察到,这位老年女性表现出向心性肥胖的特点,便向她科普了肥胖症的危害,并建议她调整饮食结构,或寻求服药或手术治疗的帮助。
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季立津在连续对两例糖尿病患者的入户探访中也发现,喀什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很高,由于就医随访频次低、宣教力度不够等因素,并发症的比例和严重程度也比平常在上海所见要高出不少。
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新疆当地“高碳水,高油高盐”的饮食特点极易容易引起肥胖症和其他代谢疾病的发生,并进一步导致关节、心血管的相关问题。队员们轮番上阵,在送医入户的同时也进行健康宣教,对当地群众进行科普,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
“每次离开时,看到他们的愁容逐渐被对疾病可控的信心所取代,我感到由衷的满足。”华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博士生谢吐秀表示。
从一线城市走到偏远边疆,博医团队员们经历的远不仅是一场医疗志愿服务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振动,激励着这群年轻的医生和医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学医的初心和担当,砥砺前行。
从“输血”到“造血” 助力医疗人才成长
8月5日上午,博医团队员们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跟随复旦上医援疆医生深入临床一线,与当地医疗团队和医学生们一道,进行科室会诊、疑难病例讨论、MDT多学科会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喀什二院,摇身变成展示医疗援疆成果的“舞台”以及年轻医生们相互交流学习的“第二课堂”。
喀什二院一名来自重症医学科的援疆专家在科室交流时向谢吐秀介绍,近年来,在援疆医生的无私支持下,科室已能够独立开展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降低了院内死亡率。“这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在病房里的疑难病例讨论更让谢吐秀印象深刻。“我们从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充满热情,渴望学习新知识,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华山医院感染科博士生尤瑞蕊在跟当地年轻医生的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医生对常见的肝病仍然缺乏诊断和评估的手段。“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其实已经开发出了很多适合基层诊疗使用的评分,只需要一些很常规的检查结果就能对病人进行诊断,判断未来他们发生肝癌的风险,但是基层的医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很好用的工具。”
她发现,肝病在当地并不少见,当地患者面临诊断困难、治疗延搁等问题。在跟随当地医生门诊、查房的过程中,尤瑞蕊不吝将这些临床上前沿、实用的诊断工具详细地分享给当地的年轻医生,这让她充满成就感:“作为一个新手上路的医生,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觉得我是能够帮助到病人,甚至帮助到基层的医生的。”
当天下午,围绕教学查房的模式与实施、痛风/高尿酸血症规范化诊疗、白癜风的诊疗新进展、肩关节常见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关节镜手术的诊疗、四肢转移性骨肿瘤诊疗实践、围绕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治等内容,博医团专家和喀什二院联合开展了专家学术论坛。
与此同时,从肥胖症的饮食结构调整到白癜风的表现和治疗,来自博医团的博士生志愿者们为医院患者、职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针对听众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队员们一一解答,整场科普活动反响热烈。
在喀什二院,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尚西亮示范操作了一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手术前将近半年的时间里,这名60岁的维族女性患者忍受着左肩的疼痛,尝试了口服消炎止痛药和外用药膏等多种保守疗法均不见效。手术前一天,尚西亮对病人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并当场决定为这位女性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他一边与当地医护紧密配合,一边给当地年轻医生做讲解,手术不到1小时就顺利完成。
“他们竟然清晰记得我讲课时提到的手术方法和步骤。”运动医学在这里还是一个年轻的科室,当地医生的学习热情给尚西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术中,他们就许多手术热点问题积极向尚西亮求教,连他在专家学术论坛上一语带过的操作内容,他们也在业余时间进行了学习。“我一直跟着你们在学习。”当地医生激动地跟尚西亮说,“终于找到组织了。”
尚西亮欣喜地发现当地医生对知识的渴求,他提到,此次博医团之行,也是一次教育之行。“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发掘这些年轻的医生,跟他们建立联系,培训、培养他们。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唯有沪喀联动,帮助并培养一批当地青年医务人才,让他们再去教育更多的人。这样让我们火种在当地传递下去,把规范的诊疗和先进的技术留在喀什、留在新疆。”
博医团一行还先后走进喀什市人民医院、疏附县人民医院开展科室会诊、示范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
在疏附县人民医院的普外科病房,华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向阳和当地医生就一例疑难病例进行了探讨。患者先以“阑尾脓肿”的诊断入院治疗,反复几次后出现明显的肠梗阻和腹水。在全面梳理病情后,向阳引导当地医生抓住“腹痛、腹胀”的主线,通过病情资料的分析,初步确定了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并给出了后续进一步诊疗的方案。
8月8日下午,在结束了为期四天的医疗志愿服务后,博医团一行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参观了阿亚格曼干村红色长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创展厅和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殷殷嘱托,感受在党的领导下阿亚格曼干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随着博医团喀什行圆满落幕,这段跨越五千公里的医疗志愿服务之旅不仅为当地的百姓带去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希望,更在每位参与者心中种下了责任与奉献的种子。
从大型义诊的繁忙身影,到送医入户的温馨场景,再到“第二课堂”的深度交流,博医团的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
三十年来,博医团每一次的出发与归来,都是对医者初心使命的坚守与传承。展望未来,上医人将继续秉承“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将医疗志愿服务的接力棒传递下去,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地区带去健康之光,让大爱与希望播撒得更远更广。
博医团的故事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上书写更多辉煌的篇章。
博医团在喀什的志愿服务活动结束了,我看到了博士生们在这项活动中的成长。他们面对喀什的病人兢兢业业、严谨求实,对于医疗工作的意义和医疗国情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健康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年轻的医学博士是医疗事业的未来,希望这次博医团活动能够激发他们,在服务患者们的同时,患者们其实也为他们指明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向阳 上海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华山医院党委学工部部长、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复旦上医博士生医疗团,前往我国西部边陲古城喀什。喀什是上海市定点援助地区,多年来通过“以院包科”、“组团式援建”等方式,大大改变了当地的医疗条件。我们与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的同事们一起,通过义诊、门诊、教学查房、讲课、科普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医疗帮扶活动,为当地群众的健康助力,也为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和学术水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当地的医疗水平经过持续援建已经得到了巨大提升,但通过医疗活动,我也发现当地群众的医学知识还比较匮乏,基层医生的诊疗规范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可望通过持续的帮扶,交流得以改进,最终为增进喀什地区乃至南疆各族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复旦上医人的贡献。
今年是博医团成立30周年,博医团成员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区市,行程超过35万公里,把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其中一员我感到无比骄傲自豪。我将继续努力践行复旦上医“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精神,将这份大爱与精神接续传承下去。
——张成锋 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这是我第五次参加博医团的医疗支援,也是我第二次踏上喀什这座美丽的边陲城市。能随同博医团开展义诊、讲座、送医入户,为当地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而感到十分荣幸。
在上海的定点帮扶下,比起八年前,喀什又是一番新貌。城市更加美丽繁荣,医疗也有了了明显的进步。之前没有条件和技术开展的骨科手术,如关节置换、关节镜治疗已经达到每年数百台的手术量,这一飞跃进步让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但我也发现,即使生活水平、医疗条件得到了质的飞跃,当地很多病人还是小病熬着大病不治,缺乏科学健康观,如手术后感染不及时治疗,等到伤口流脓内固定外露才就医;内固定术后不遵医嘱,本要求术后卧床3月不负重地病人仅过了十几天就下地行走,导致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移位……面向群众,更好地做好医学健康常识科普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陈飞雁 华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最吸引我的是“服务”二字,这与上医“为人群服务”的精神相契合,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希望自己可以成长为能服务群众、帮助他人的医生。
在博医团成立30周年之际,非常荣幸可以跟随上海援疆医生的步伐,来到美丽的喀什开展义诊、科室交流和送医入户等活动。我感受到偏远地区的普通民众对自我健康的管理意识明显欠缺,或许因为财力有限,或许因为科普宣教不足。义诊中,我发现部分居民在出现身体不适后很少主动就医,而当我给出意见建议进一步检查时,他们面露难色地说太费钱了,有没有药物可以自己买了吃呢?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帮扶当地发展教育医疗水平的良苦用心,更体会到了上海源源不断援疆的意义所在。这些是从小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我,在成长过程中从没有直面了解过的辛酸,也让我更坚定了学医的初心。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今后的从医之路上,我会时刻谨记上医精神和博医团此行的收获,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更多的人群服务。
——赵彧青 华山医院消化科博士研究生
与博医团的缘分始于一年前,这是一支青年团队,始终走在“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道路上。一年中,我多次通过博医团参与义诊等服务活动。能够用学到的前沿医疗知识,帮助人们解决疾病带来的困扰和解答他们的疑问,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认同感。
众志成城,携手援疆。在一批又一批援疆专家们的帮助下,喀什的医疗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义诊接诊的过程中,有一位是上海的围棋老师,也是作为援疆力量教育领域的一份子。那一刻,我像是看到了战友。
见证,服务,成长。在这里,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在喀什的时间很短,如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和课题。在喀什的所见所闻、援疆专家们的奉献精神,还有博医团老师们的关怀和指导,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本质——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
——张钊 华山医院普外科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