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或是一次眼神肯定、一条积极评价,或是一场醍醐灌顶、发人深省的谈话,每位复旦上医学子心中,都有许多与老师相处的难忘瞬间。为迎接今年9月我国第40个教师节的到来复旦上医 “吾爱吾师”系列推送带你走进这些动人的点点滴滴。
本期教师简介
徐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脑发育障碍疾病综合诊治中心首席PI,上海市公共卫生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从事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儿科领域医教研工作30余年,致力于儿童脑发育障碍诊治工作,在推动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和诊治及其机制领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系列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是国内首位获国际孤独症研究协会授予“INSAR Fellow”称号的专家。
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190篇,SCI收录75篇;副主编专著6部,主译1部。主持二项技术研究成果“早产儿视感知觉发育及早期干预研究”和“社区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适宜技术推广分别获第14届和第18届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
曾连任三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副组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委员。现担任《Autism Research》、《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华实用临床儿科杂志》和《教育生物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那是在2013年的春天,阳光柔和,春风拂面,结果转头却是一记重拳。考研复试,我是第一个被刷的“loser”,而她是第一个举手接纳我的“teacher”。
还记得第二次见面,那是在2013年的夏天,阳光炽热如火焰,而我们开启了第一次的聊天。她问:“想要读博么?”我回:“不想。”她问:“想要留在上海么?”我回:“不想。”她无语,我低头,惹得师姐在旁直摇头。
还记得那是在2013年的秋天,她领着我到儿研所找大牛“拜师学艺”。什么试管?什么基因?什么PCR和一长串的实验protocol?看着她怜悯的眼神和坚定的语气,好吧,科研小白从此“拔地而起”。
还记得那是在2013年的冬天,她召集了好几个专家商讨我的课题。他们唇枪舌剑,商讨激烈,而我坐在一旁,像只茫然的小羊。她时不时的问我的意见,而我眼神如空洞,思维如鸟笼。好吧,不会咱就学,不行咱就干呗。
还记得那是在2014年的春天,我写了人生第一篇综述。怎么说呢,读起来闹心,弃之又不带可惜的。她眉头紧锁修修修,我抓耳挠腮改改改。后来,她一个人“痛苦”还不够,还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互相折磨”。好吧,写一篇综述,读百篇文章,改千字bug,我想,我们都很努力了。
还记得那是在2015年的某次门诊结束,她突然问我实验结果为何难产。我突然警醒:读研已两年,仿佛很努力,8-0-6(早8点到实验室,晚0点回,一周工作6天),梦里都是酶切位点和实验方案设计,实则论文的一张figure也凑不齐。好吧,管他师姐师弟,逮人就讨论课题;管他白天夜里,以文献为盖,以实验室为炉。
还记得那是在2015年的3月,原本不想读博的我啪啪打脸。惴惴不安的我和她谈起了想转博的意愿,没想到她居然支持我、让我认真准备。其实后来师姐有偷偷告诉我,导师带博士有名额限制,但是她有帮我各种争取。好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复试逆袭的我当天在被子里哭了很久,或是因为专家的肯定,或是因为她的极力推荐,或是因为曾经在实验室里孤独的自己。
还记得那是在2017年的4月,我结婚,她批假,我想要祝福,她录视频给我。其实后来师妹有偷偷告诉我:她早早的做好了准备,整理了办公室,修饰了妆容,饱满了情绪,NG了很多次,最后一镜到底。好吧,在婚礼中,她的视频首当其冲,我不会告诉她,我心潮澎湃,抬头悄悄抹去泪痕。
还记得那是在2018年的寒冬,我激动又紧张地告诉她,我怀孕了。她兴奋而喜悦,并且努力打消我的顾虑。时常送给我温馨小礼物,又是保温杯又是野生山药,推荐我看孕妈宝妈实用手册。好吧,2018年5月15日,我挺着大肚子参加博士毕业答辩,致谢环节讲着讲着哭了,感叹五年如白驹过隙,但是,她也被我发现了,偷偷别过脸去抹眼泪。
还记得那是在2022年的秋天,医院OA发布通知开始申报副研。她鼓励我“试试”,我心想“我何德何能”,嘴上却答“试试就试试”。从院内初筛,到复旦二筛,再到全国盲审,最终到复旦面试,经历多次转折和反转,她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好吧,我信了,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还记得那是在2023年的夏天,我还在外地开会,她欣喜地告诉我“祝贺你已过副研啦”,我刚回复“太开心啦”,她又回“今年继续立即申请硕导哈,加油”,绽开的笑容在我脸上冻结住。过程又是一波三折。好吧,那年的8月,我用3周写了三篇文章,虽然最后都没用上,但是时隔几年后,我重温了凌晨4点上海的嗖嗖凉意,重启了我那不服输的倔强。
学生时代,我是个实验小白,她是我的伯乐:人脉,搭起!合作,走起!会议,参加起!试剂,买起!劳务费,发起!进度,push起!入职后,我是个职场愣头青,她是我的明灯:你要转变身份!你要有职业规划!你要学习技能!你要积极争取!你要先成为优秀的医生,再成为临床科学家!
至今,我与她已相识近11年,她不爱说,她一直在做;她三观很正,她真性情,她敢想敢做;她真心待病人,她踏实磨技术;她为每个师姐妹找科研方向,她为每个人谋合作。
写到这儿,她估计要打了个喷嚏。其实有时候我也烦过她:有时误解我还不听我解释,有时当众面红耳赤地批评我,有时周末还发来文献和任务。但是,嘿嘿,这些年,我也逐渐进化了,学会了不内耗,玻璃心铸成铜墙铁壁:不听解释我就做给你看,批评我就提升给你看,发来任务我就高效完成给你看。
一晃十一年了,敬爱的大包子(boss),如今小包子也逐渐自立自强。师恩似海,学识如光,岁月静好,携手追梦,感恩相伴岁月,同心共筑梦想。
刘春雪与徐秀合影
学生:刘春雪
复旦上医始终坚持做好优秀教师的选树宣传,深入挖掘师生之间的感人瞬间和温馨故事。今年4月,为迎接第40个教师节的到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强化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育人使命感,传承上医人严谨治学、以身示范的精神,充分展现我校教师矢志教育强国,潜心培育时代新人的新形象、新风貌,学校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开展“我和我的老师”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复旦上医官微、主页将开辟专栏择优刊登展示征集到的优秀作品,为复旦上医全体师生员工、医务人员树立榜样,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生动局面。
欢迎在校师生、医务人员、各届校友继续和我们一起分享自己求学时与老师的故事。来稿请发邮箱syjgb@shm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吾爱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