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或是一次眼神肯定、一条积极评价,或是一场醍醐灌顶、发人深省的谈话,每位复旦上医学子心中,都有许多与老师相处的难忘瞬间。为迎接今年9月我国第40个教师节的到来复旦上医 “吾爱吾师”系列推送带你走进这些动人的点点滴滴。
本期教师简介
朱禧星,教授,博士生导师。1930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1955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后进入华山医院工作。1981年~1986年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和糖尿病研究室副教授、副主任;1986年~1995年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和糖尿病研究室教授、主任。1987年-1988年期间赴美国纽约V/A医学中心Nobel获奖者Berson and Yalow研究室担任访问学者。1995年获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称号。
历任第一届中华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中华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和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糖尿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和上海内分泌学会顾问,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名誉主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老年病杂志》《实用糖尿病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国糖尿病杂志》等编委,International Diabetes Monitor杂志评论员。专长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垂体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病等内分泌代谢病、代谢综合征等的研究。
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的资深教授、前主任朱禧星教授于今年3月28日在澳大利亚辞世了。朱教授享年九十四,可算高寿,但想想他平素身体健硕,还是感到有些意外,甚为悲惜。
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内分泌学和糖尿病学的专家,华山医院的终身教授,继钟学礼教授后第二代内分泌科传人和学科带头人,他曾经担任过全国的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著作等身,培养众多硕博研究生。
我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并与他在一个科室工作同事十数年。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面前,使我想起了共同度过的点点滴滴。
钟学礼、朱禧星教授及同事
回忆总是片段的,生活却是多彩的,许多细节更为真实和生动,构描和写真出一个平凡正直却又勤勉睿智的教授形象,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和永远怀念。我无意全面评价其丰富又深造的学术生涯,只将其平实感人的生动真实地加以展示。
1978年,我参加考研复试,由钟学礼教授、朱禧星教授、林祥通教授组成考试小组。考题是内分泌系统正负调节机制和写出甲状腺激素化学结构式。主要由钟教授出题。考试即将结束时,朱教授突然问,平时读些什么书?在文学方面有些什么写作?朱老师目光十分儒雅又鼓励,我至今都能感受到温暖,让我从当时考试的拘谨中摆脱出来,说了许多......
1992年,我从济南军区总院转业华山医院,在安置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行政问题,经历了多次反复。朱教授大约四次骑自行车,来我暂居的父母家的陋室,与我商谈分析问题的所在。语气肯切,充满长者关怀。每次话别送至平江路时,看着他单薄的身体骑着远去,我道别的挥手迟迟难以放下......终于我进入华山医院,有了一个十分优秀的工作和科研平台。
朱教授在专业上的声誉和成绩,无需我多讲。我讲讲他主编的《现代糖尿病学》。当时上医大出版社计划出《现代系列》大型医学丛书,朱老师把事务性的编务性工作交给我。在他的指导下,从人员组织、编写要求,到章节安排、初审及总审,都安排周到。让我在共同工作中学到许多书本外的实际学问。另外,在糖尿病科普宣教上他也有开拓性工作,成立上海糖尿病康复协会,并主编出版《糖尿病之友》杂志。
《现代糖尿病学》书籍
《糖尿病之友》杂志
说一点朱教授的生活细节,我到华山被安排在内分泌实验室内用玻璃隔断的几平米小房内,这是破例给了我一张专用办公桌,朱教授也在外边的一间小房内,二人触手可及,交谈十分方便。就在这小小房内,我狠狠读了不少书和撰写了数十万字,也在此处聆朱教授不少有益的教诲。于是我感叹过:其实斗室最利于做学问的,只要心无旁骛。
朱教授生活简朴,家中布置独具匠心。朱教授家我去过两次吧,当时他住在陆家浜路,尽管房子不大,大概两房,进门是厨房,一个很小的厅,但谈话尽可知无不言。我忽然发现细条木地板不甚平整,朱教授察觉后,很动情地不无幽默地告诉我,这是他的“杰作”。我不禁哑然失笑。心想,那么大的教授,却如此热爱劳作,让人肃然起敬。我感觉他走在细木地板上一定会特别舒坦,享受着成就感的。
朱教授近70岁时,每天从斜桥骑车近十多里到医院,哪怕刮风下雨。常可在医院周围见到他矫健身影。
退休以后,他太太患上胶质瘤,开刀后住在内分泌病房,他一直陪伴在旁,亲自护理,循循宽慰、周到体贴。在一个狭小又简陋的小房内充满人间百姓的纯真大爱。大概两、三个月吧,直至病故。平时传闻朱教授伉俪,相濡以沫和琴瑟和鸣得以最确切展示。
朱禧星教授夫妇
人生短暂,总有终结。朱教授虽已远去,但其睿智和贡献却会引起人们长忆。回忆朱教授,于我却更多的是感人的平凡的细节 ,细节是组合整体的基本元素。这些翻腾于我的脑海里。真实、感人,而且有一定榜样性和学习性。
学生:沈稚舟
复旦上医始终坚持做好优秀教师的选树宣传,深入挖掘师生之间的感人瞬间和温馨故事。今年4月,为迎接第40个教师节的到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强化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育人使命感,传承上医人严谨治学、以身示范的精神,充分展现我校教师矢志教育强国,潜心培育时代新人的新形象、新风貌,学校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开展“我和我的老师”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复旦上医官微、主页将开辟专栏择优刊登展示征集到的优秀作品,为复旦上医全体师生员工、医务人员树立榜样,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生动局面。
欢迎在校师生、医务人员、各届校友继续和我们一起分享自己求学时与老师的故事。来稿请发邮箱syjgb@shm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吾爱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