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复旦上医多项成果亮相第24届工博会 葛均波院士获CIIF工匠奖

作者:摄影: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校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9-25

924日上午,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继上届斩获工博会CIIF大奖后,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本届再度荣获CIIF工匠奖。复旦上医今年共有3个项目参展,分别是基础医学院陆路团队的“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便捷喷剂”、基础医学院朱棣团队的“肿瘤免疫治疗”和药学院黄荣琴团队的“基于外周血miRNA的肿瘤检测试剂盒研发”。


  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获CIIF工匠奖

为弘扬和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第24届中国工博会增设了CIIF工匠奖,中山医院心血管病专家葛均波院士因其在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这一殊荣。

身为医者,葛均波不仅在一个个临床案例中妙手回春、造福无数患者,更在学术科研中匠心独运,不断突破传统束缚,取得多项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的创新突破。

在介入治疗技术创新领域中,葛均波首次发现心肌桥血管内超声特征性“半月现象”,将心肌桥的检出率从不足5%大幅提升至95%以上。这项发现被编入国际经典心血管病教科书,成为现行心肌桥诊断的金标准,也得到了“葛氏现象”的别称。此外,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方面,面对被称为“最后堡垒”的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葛均波首创了“逆向导丝技术”及其系列辅助技术,同样大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成为CTO介入治疗的三大常规术式之一。


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研发同样充满挑战。针对传统支架材料“不可降解”问题,葛均波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Xinsorb,它能够在3-5年内被人体完全降解吸收,避免长期使用金属支架的潜在风险。此外,团队还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ValveClamp、深低温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系统RDN、世界最小尺寸的介入式人工心脏等多款创新医疗器械,填补了国内外的多项研究空白。

为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突破,葛均波也积极推动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响应机制的建设。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快速反应“绿色通道”,正是他早在1999年首次于华东地区推动建立的,至今已挽救了超过万名患者的生命。同时,他还倡导并参与构建了中国胸痛中心、房颤中心等多个专业机构,致力于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有关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狙击手”与“盾牌手”联手抗病毒陆路团队研发新型广谱抗病毒便捷喷剂

各类病毒肆虐、全球公共卫生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一款能够同时高效抵御多种病毒的生物制剂无疑是人们期待的“超级武器”。经过多年研究,基础医学院陆路研究员/姜世勃教授及其团队研发出一款新型广谱抗病毒便捷喷剂,为人类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采用“鸡尾酒组合”联合用药思路,这款喷剂以新型抗病毒活性小分子FD012和通过蛋白工程化改性技术经酸酐修饰的β乳球蛋白3HP-β-LG为核心成分,组合出了一个默契无间的“病毒防御双人组”。抵御病毒时,不同于传统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只能被动等待到病毒感染细胞后(敌人攻入阵地后)才能发挥作用,FD012如同一位主动出击的“狙击手”,能够搜寻及直接失活游离的病毒粒子,从而在病毒感染细胞前快速消灭病毒(在敌人进攻前歼灭),降低耐药性。3HP-β-LG则像“盾牌手”,通过酸酐修饰赋予了本来无抗病毒活性的β乳球蛋白以强大的广谱抗病毒能力,形成一道有效阻挡病毒入侵的“防护线”,同时不易引发副作用。



目前,该产品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已获得业界高度认可,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优秀生物医药项目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际日内瓦发明展银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荣誉。未来,陆路等将带领团队逐步推进喷剂产品的临床试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将这款创新组合喷剂推向市场,为病毒性感染的防治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制图:贾颖月实习编辑:陈郅恺责任编辑:孙芯芸

文化日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