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4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24〕38号),经学校推荐,市教委组织专家评审等程序,共702门课程获得2024年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推荐的9门课程全部成功立项。
本轮重点课程建设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重点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落实《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6年)》,特别强调AI+、产教融合、面向特定领域急需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实践、创新创业五大类课程。
AI+课程
口腔正畸学
【课程负责人】
刘月华
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上海市口腔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
【教学团队成员】
程远、王艳、赵丙姣
陈骊、陈静
【课程介绍】
《口腔正畸学》AI+课程基于复旦大学口腔正畸学科的大样本临床数据和教育经验,联合复旦大学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将虚拟仿真教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口腔正畸教学,打造AI+口腔正畸课程体系,创新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并推广应用。通过总体统筹规划教学内容及知识学习脉络,构建了口腔正畸学的序贯式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课程内容结构优化,使学生能够从多重视角全面、客观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基于口腔正畸学科典型真实临床案例,已建设使用“错牙合畸形虚拟案例库”,并在国内院校中率先开发“口腔正畸人机交互临床思维系统”,用于本科生临床接诊技能及临床思维模拟训练。课程将口腔正畸学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借助于口腔医学院融合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孵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前沿:理论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
王烁
基础医学院青年研究员
【教学团队成员】
李全林、熊鹰、诸炎
史张、王子龙
【课程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渗透到从影像采集到临床诊断的各个环节。课程旨在帮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尽早掌握智能医学影像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提升实际分析技能。课程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在线编程环境、多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全面支持学生的“AI+”学习体验。针对不同专题的内容设置了上机实践环节,学生将在真实的医学影像数据分析中培养研究能力,逐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掌握。
元宇宙与未来医学
【课程负责人】
杨达伟
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
上海呼吸物联网医学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学团队成员】
戴伟辉、白春学
高承实、张宇鸣
【课程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区块链和云计算的发展,元宇宙概念备受关注,是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平台。白春学教授等提出“元宇宙医学”,即通过AR或VR眼镜实施的物联网医学。课程从系统思维和生态环境角度,探讨元宇宙医学在新冠疫情、肺癌早期诊断和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与医学结合及疾病管理的重要性。内容涵盖物联网医学和元宇宙医学特征,强调基础知识与问题意识,分析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在现代社会发展和生命保护中的意义,期望提升大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实现传统诊疗模式的现代化转变。
产教融合课程
呼吸系统疾病基础
【课程负责人】
刘琼
基础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副系主任、教授
【教学团队成员】
向萌、周国民、曾文娇、李慧
王铭洁、夏春梅、王毅群
张醉、陈咏华、马淑兰
李飞、陈智鸿
【课程介绍】
《呼吸系统疾病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院对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整合式课程之一。课程实现了传统学科的有机整合、结构结合功能的有机整合、学科知识与临床科研的有机整合。参与授课的老师共 13 名(包含特邀中山医院主任医师、前沿创新中心青年研究员各 1 名),是一支各学科知识背景过硬、团队合作和谐、有仁爱之心的教学团队。该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在引产助教的同时,通过教师和学生亲身参与,实现以教助产,进行产教融合。
面向特定领域急需人才培养课程
临床药物治疗学II
【课程负责人】
马国
药学院教授
【教学团队成员】
李智平、汤静、邱晓燕
李静、叶晓芬、颜明明
朱斌、王萌萌、江莹
张雨霏、余悦
【课程介绍】
临床药物治疗学Ⅱ是以病人为中心,应用临床药学、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针对疾病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根据病人病理、生理和遗传特征,研究疾病药物治疗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课程根据“以学为中心”创新课程设计(LICD)理念和“一致性建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和职业胜任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重点以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泌尿和内分泌系统以及肿瘤、儿科、妇产科疾病的药物治疗为纲,精选临床经典案例,通过案例教学、PBL教学和研讨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正确地选择药物,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为学生将来走上临床药学工作岗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疾病精准药物治疗奠定基础。
实验实训实践课程
基础毒理学
【课程负责人】
常秀丽
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教学团队成员】
卢国栋、周志俊、吴庆
孙品、张济明
【课程介绍】
《基础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化学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揭示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及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确定安全接触剂量、预防健康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毒理学兼具基础与应用、学术研究与服务管理的特性,广泛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及健康保障。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计划构建融合思政元素、新理念、新方法的毒理学课程体系,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此举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社会责任感,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创新创业课程
护理创新设计理论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
赵缨
护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教学团队成员】
韩挺、陈晨、白姣姣
赵慧华、蔡玲英
【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跨学科“专创融合”教育理念,聚焦护理创新思维理论、护理创新发明、医疗创新产品设计、传感系统与智慧医疗产品等主题,将创新设计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情民生、投身志愿服务、发挥专业所长,设计能够满足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所需的智慧化、数字化产品和优质服务。课程团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指导本科生在创新实践领域斩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和专利10余项,有力推动交叉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大数据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A
【课程负责人】
刘宝
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教学团队成员】
蒋虹丽、崔欣
【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视角,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从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切入,系统阐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健康产业的应用(包括在生物医药、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养结合等领域)。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健康产业发展中的价值,掌握关键理论和产业应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和课程论文撰写,促进相关的跨学科创新知识积累、理念构建以及创新创意实践。
全英文课程
口腔医学英语(English in Stomatology)
【课程负责人】
李晅
上海市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
儿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
(主持工作)
【教学团队成员】
赵丙姣、王艳
【课程介绍】
口腔医学英语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涵盖医学英语构词法、口腔专业术语以及经典文献剖析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口腔领域常用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深刻理解英文专业文献的基本构架。此外,课程特别设置了医患沟通情景模拟培训,以实战形式让学生锤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沟通技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显著增强口腔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其未来在职业生涯中的工作和学术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勇当尖兵,走好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医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持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