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一流本科专业

发布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1-12-21浏览次数:708

教育部于2019年4月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旨在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复旦大学将继续瞄准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等建设方向,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完善措施。以一流的本科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9年度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度有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临床医学专业: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有着90多年历史,是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秉承优良的教学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临床医学专业核心地位,紧密依托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优势,凭借18家附属医院的优秀师资及临床教学资源,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力、能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高端医疗卫生人才,在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复旦大学是2004年全国首批开办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高校之一,致力于培养兼具“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该专业实行“本博八年一贯制”连续培养和分流相结合的机制,聘请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在内的一流学者与临床专家直接担任学生导师,与众多国际知名医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机会赴境外交流学习。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应用”的原则,培养兼备基础医学理论、临床医学技能和预防医学素养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


二、基础医学专业: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诚信品德,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及良好的科学思维、杰出学习能力,具有敏锐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具有基础医学教学潜质和科学研究能力,且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该专业的设立有助于缓解我国医学研究和高教事业高级人才短缺现象。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主体单位是基础医学院,其前身为建于1955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以学风严谨、传统悠久著称,是上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单位。基础医学院于1996年向教育部申报建设“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单位之一,并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已连续培养18届毕业生。

人才培养遵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及训练”的培养路径,依托导师制、拓展性实验课程和第二课堂科创项目等特色资源和机制。曾荣获“优秀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称号,多次获得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立项支持。另一方面,我校基础医学学科优势明显,多次入选国家和上海市一流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级,学科优势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三、预防医学专业:

立足于国家社会经济和预防医学发展需求,服务于“健康中国”和“全球健康”国家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本,定位在建设从人群健康出发,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防控理论、干预证据,并转化成国家政策和为公众健康服务的措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

本专业始于1928年原上海医学院创始人颜福庆教授亲自创建公共卫生科,1953年设立预防医学本科专业,1985年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特色专业。近年来,先后入选上海市首批“I类高峰”学科计划、复旦大学“双一流”学科和上海市地方高水平高校学科建设项目。基于复旦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学院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部属重点实验室、1个WHO合作中心,秉承“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融合育人的理念,实施“人文-基础-临床-预防”多学科整合式模式,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面向未来的能服务于全球公共卫生保障事业的预防医学领军人才。注重践行“以研促教,创新育人”,设立“德隆学者”科创项目,提升科创实践能力;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其在线开放课程,提升教学内涵;拓宽全英文课程覆盖面,构建海外实践基地,全面推进国际化。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专业立足于响应社会发展急需,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始终以解决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问题、增进人群健康福祉为己任;“立德树人”,培养卫生管理领军人才;“教研并重”,引领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自1985年起招生,系国内首批本科专业;前身为原卫生部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专业依托学科为领域内唯一国家重点学科;现已囊括教育部创新团队,领域内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培养主体单位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部属重点实验室、1个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和3个部级科研机构。近年来,积极服务区域发展和地方建设,先后入选上海市首批“I类高峰”学科计划、高水平高校建设项目、公共卫生重点学科等。

专业“承续传统、敢为人先”,拥有35年医药卫生和人群健康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博专兼顾、交叉融合”,具备顶尖综合大学优势,独立招生、综合培养,专业和通识教育并重,医理工文系统性融合;“教研相长,知行合一”,依托国家级学术与决策转化平台,与各级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深化实践教学合作,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情怀、国际视野”,鼓励和带领学生参与资政决策过程,对标全球健康治理,强化跨文化沟通能力。


五、药学专业:

结合复旦教育目标,着眼于为20年后的世界和中国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的领袖人才,以创建一流药学专业为努力方向,大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高水平药学研究创新型人才。

复旦大学药学院作为上海医学院直属院系,创建于1936年12月,2008年整体搬迁至张江校区。拥有全国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人才培养质量居国内药学院校前列,已为国家培养了包括6位两院院士、1位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在内的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英才。

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第四轮学科评估A-,2019年5月最新ESI学科排名显示“药理学和毒理学”国际排名稳居1‰,并上升到第57位,位于全国第四位。借助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优势和“中国药谷”张江的区位和人才优势,始终秉承“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之本”的理念,将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以研促教,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化设置,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实践教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


六、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院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一流护理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一体化协同发展”为专业发展格局,凝聚18所附属医院护理力量,融合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信息学院等一流交叉学科,拓展本科护理人才培养范畴,不断探索和深化高层次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

学院起源于1920年西门妇孺医院附设协和高级护士学校,1985年成为全国最早恢复护理本科教育的五所医科大学之一,肩负着“建设一流护理学科,造就高素质护理栋梁之才”的历史使命,凭借严谨教学、优良学风,创新科研、卓越管理,在国内外护理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2018~2020年成为全国264所护理学院中进入全球QS护理学百强的唯一两所高校之一。

专业采用“三位一体四贯穿”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能力、科研潜力和人文素养三大人才要素交融发展为立足点,将临床实践、科研训练、学院-临床双导师制、国际交流的四大项目体系贯穿培养全过程,全方位培育本科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科研创新潜力和护理人文素养。构建“立体式、链条式、递升式”的护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融入到护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